
“人性”与“天道”
正如子贡所言,有形的知识是可以通过学习直接得到的,而无形的“人性”亦即人生真理,天道的玄妙,亦即人类和天地万物的关系,只能在有形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内心体验,才能长期积累类偶然得之。顿悟并理
正如子贡所言,有形的知识是可以通过学习直接得到的,而无形的“人性”亦即人生真理,天道的玄妙,亦即人类和天地万物的关系,只能在有形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内心体验,才能长期积累类偶然得之。顿悟并理解“人性”与“天道”,是人类独有的,也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能否成功地给予后代“人性”与“天道”的暗示、启示,能否给予他们顿悟的可能性,是区别文明先进与落后的最重要的尺度之一。
人类文明从洪荒时代走来,从海洋到陆地,从树上到地上,从丛林到平原,生命经历了无限的艰辛,并与众生一并经历了物竞天择,终于站起来了。
人之初,几乎所有的民族无不对大自然,对天地万物充满了恐惧和敬畏情绪,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人类开始了“人性”的积累,开始了对“天道”的认识,并且渐渐做到了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渐渐领悟着人群的相处之道,思考着人生的意义,人类文明从此渐行渐远,继往开来。
然而在这样一条原本就是鲜血铺就的坎坷的路上,并不是所有的原始民族都幸存下来了,人类经历物竞天择从动物界脱颖而出的时候,也是种族之间的严酷的竞争开始的时候。凡是顿悟“人性”、“天道”的民族,必占有一席之地,凡是能够有效地延续自己的文明,并且能够成功地给予后代“人性”与“天道”的暗示、启示,能够给予他们顿悟机会的民族,必源远流长,繁荣昌盛。人类对史前记忆的考古与发掘,对有迹可考的史撰的研究无不证明了这一点;四大古老文明的历史与今天无不证明了这一点;中华文明的沧桑与现实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这表明,人的修养不应该仅仅是有形的知识的修养,还应该以有形的知识为前提,以一颗向善之心,不断地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积极地思考并总结人生,最终顿悟“人性”与“天道”,领悟自然与人生,渐升人生境界,实现“天人合一”一并人生的自觉,拥有悲悯的情怀,与自然众生和谐,从而获得灵魂的安静和人生的幸福。
显然,某一个人类个体,孤独地实现这样的精神升华是困难的,必须有强大的文明背景的才可以取得群体效应,才可能实现人类群体的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
先民顿悟之艰难,乃因人类初创;而我们站在前人的肩上,无需那么艰难困苦,中华民族拥有一座写满“人性”与“天道”文明的宝藏,然而锁钥已经锈迹斑斑,难以开启了。我们已经失去了一个在和谐中生存,在继承与思考中学习,在悲悯中快乐幸福地生活的文明的背景。祖先离我们那么近,又是那么远,文明离我们那么近,又是那么远。误入歧途,他山风景秀丽,家园已成残垣断壁。
近现代以来,西方文明的神圣性被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驱逐出了圣坛;而东方文明却在咄咄逼人的船坚炮利之下放弃了曾经使东方繁荣昌盛的“人性”与“天道”,极力地以西方世俗化的,毫无神圣性的,急功近利的,唯利是图的文明取代自己民族的根本,取代最具魅力的文明的神圣性,整个社会只知道学什么好就业,只知道学什么能赚钱,根本不再顾忌什么“人性”与“天道”,这才是真正魔性的体现,这才是末日的肤浪,这才是人类走向自取灭亡不归路的开端。
历史上只有一个庞贝古城,因公然与人类异化,公然与“人性”、“天道”为敌,以至于天怒人怨,为天地道法无情毁灭,而考古中能够为今人所看到的陈迹,就是“人性”与“天道”对人类的警示。如若对此充耳不闻,那么不久的未来,地球上将会有更多的庞贝古城、庞贝大陆,从而造就整个人类群体的不散冤魂。
“人性”与“天道”一个古老民族数千年的生命体验,一个代表着人类可持续发展方向伟大启示,召唤着迷失了方向,浮躁不堪的后代;召唤着文明的回归;召唤着人性的回归;召唤着天地道法的精神;召唤着每一个在痛苦中挣扎的苦难的灵魂。
如果说,人生是苦难的,那么“顿悟”,也只有“人性”与“天道”的“顿悟”才能真正解脱苦难,而非如清华北大那些学子们轻易结束生命;而非毁灭;而非四大皆空;而非死后升天进入什么“上帝之城”;更不是“在我死后那管洪水滔天”使得人类走向不归路。
2007-5-27
版权声明:本文由sf123找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程家弼先生《诗话皇帝》简评
下一篇:《妄想》,撒谎的摄影机的精彩骗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