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给孩子贴标签

别给孩子贴标签

议程杂文2025-08-09 05:48:36
每接一个新的班级,做新老师的,总会向前任老师询问询问班上的情况,然后要一份学生名单。任由前任老师在名单上圈圈点点,谁谁谁是班干,谁谁谁是三好学生,谁谁谁是捣蛋鬼,谁谁谁的成绩不理想,谁谁谁的家长最难缠
每接一个新的班级,做新老师的,总会向前任老师询问询问班上的情况,然后要一份学生名单。任由前任老师在名单上圈圈点点,谁谁谁是班干,谁谁谁是三好学生,谁谁谁是捣蛋鬼,谁谁谁的成绩不理想,谁谁谁的家长最难缠,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这样的做法省心又省力,因此,大家都乐此不彼。特别是一些经验不足的年轻老师,更是赖以生存。
刚开始,我也是这样,毕恭毕敬地听着前辈们的至理明言,沿着前辈们指引的光明大道,循规蹈矩地进行着自己的教书育人的工作。
可是,我越来越觉得有问题,一个班级,不管谁接了去,优秀的固然继续优秀,后进的却还是后进,尽管亦有变化,但都是微不足道的。
但孩子们都是会变化的呀,他们同样渴望进步呀。或者,在前任老师的教育中,他们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暂时学不好,理解掌握只是快慢的问题。可就因为前任老师的圈圈点点,让后来的老师定格了思维,固定了眼光,敲定了判断,试试想想,原来的后进生还会有多少变化的可能?就像超市里的同品种不同价格的水果一样,被贴了标签,就被决定了命运,有的堂而皇之地享受着显赫位置带来的万人争抢,有的却只能呆在小角落最终落个贱价打折的结果。
想起一则关于教育的故事:
一个年轻的教师在办公室里常常听到他所仰慕的优秀教师对所教学生中的18号赞口不绝,时常夸18号多么多么的优秀。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他接替了这个班级。他居然发现,18号并不像优秀老师说的那么优秀,甚至有点迟钝,但他碍于面子,便没有说出他的疑惑,而是特别特别地关注这个18号。
结果很是安慰,18号在他的关注之下,终于成为了他的骄傲。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把憋了老长时间的忐忑不安告诉了优秀老师。
老师笑了笑,说,哦,你说的是他啊,他早转学了。
这个故事带给我的震撼是巨大的,如果他早就知道18号转学了,还有可能产生新的18号吗?!
突然想到我们家长,何尝不是在给自己的孩子贴标签呢:
“吵吵吵,就你会吵,看看人家小伟多乖,哪像你,皮!”
“说了多少次了,还是记不住,真没长记性!”
“再不听话,就没人疼你了,这么捣蛋,谁喜欢啊!”
“他就这样子了,一天不添乱就不舒服!”
“我们家的小明太害羞了,要是像你们家的小磊那么大胆就好了!”
“好什么好啊,像只猴子,唉,什么时候才懂事啊!”
……
看看,都在无意之中给了自己的孩子贴上了标签了。
也许,就是你不经意的一句两句,会奠定了你孩子的人生。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对孩子下结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给孩子贴标签!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