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打”动世界
八十年代初,一部《少林寺》,一曲《牧羊曲》使河南省嵩山少林寺蜚声海内外。而2006年3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少林寺的访问,则标志着这座千年古刹以其经久的魅力真正打动了世界,成为世界上众多尚武追禅者心目中
八十年代初,一部《少林寺》,一曲《牧羊曲》使河南省嵩山少林寺蜚声海内外。而2006年3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少林寺的访问,则标志着这座千年古刹以其经久的魅力真正打动了世界,成为世界上众多尚武追禅者心目中的圣地。“海内灵岳,莫如嵩山;山中道场,兹为圣殿。”少林寺山门不大,但镶嵌着康熙御笔“少林寺”三个字的褚红色门庭,却一派庄严和神圣,彰显着久远的历史和独特的荣耀。山门前,数十位晨练的武僧一式的青布短袍、黑色布鞋,或出拳,或挥腿,拳风阵阵,更有慕名前来拜师学艺的洋弟子们摩拳擦掌,盛装表演,引得喝采连连。进得山门,碰巧台湾著名漫画家蔡智勇先生为少林寺捐赠的一座由其绘制的佛法漫画举行揭碑剪彩仪式,于是又荣幸地聆听了少林寺住持释永信大师的佛法宣讲和对少林寺历史的回顾。
北魏时期,印度僧人达摩在少林寺弘扬佛法禅宗,少林寺也因此被奉为中国佛教的禅宗祖庭。达摩祖师发现弟子们坐禅久了便昏昏欲睡,精神萎靡不振,于是发明了“罗汉十八手”,用以活动筋骨。1500年来,经过少林寺历代僧人的创造和锤炼,这种武术逐步发展成为攻防兼备的健身、技击运动和实战武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含蓄内刚,坚实有力,是中国古代人体运动美学的精华所在。唐代“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使少林寺声名大振,少林寺遂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少林寺因此次之功,受到唐太宗的优厚封赏。从此,少林寺名扬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并形成了“武以寺名,寺以武显”的文化特征。
少林功夫不仅表现自信、刚劲,它还是禅修的一种重要法门。禅是静的,武是动的,而少林功夫能把这一动、一静融为一炉,习者既能锻炼搏击技巧,又能修身养性,因此少林功夫在西方人眼里就显得格外迷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少林寺组建武僧团应邀出访世界各地,这是少林禅学的一次尝试,在存在语言隔阂和文化差异的前提下,先用形体语言、用“少林功夫”跟国际交往,让更多的国际友人了解少林寺,领略这座古老寺院的博大、神秘、现代与精深,可以说是一个便宜、简捷的法门。武僧团的出访在全球掀起了“少林功夫热”,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这项带有很深东方文化烙印的古老体育运动,藏在深山密林中的少林寺也成了很多国内外中国功夫练习者的向往之地,每年都有大批国内外人士来少林寺拜师学艺,也由此爱上了中国文化。在国外,3月21日成了美国加州的“少林日”,而英国女皇对少林功夫更是赞不绝口……
少林寺作为一座在国内外有着极大知名度的寺院,在向世界宣传中国少林功夫的同时,也在向世界传播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它的巨大吸引力和不断焕发出的奇光异彩,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佛教寺院所特有的文化含载,实际成为一个蕴藏量丰富的文化现象。少林寺不断被文学化、演义化,少林功夫已经从一个寺院的看家绝活,发展成为全球人寻求和强化民族认同感的有效途径。尤其在当代世界一体化的过程中,在多元文化格局背景下,少林功夫的走出国门,使少林寺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元素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最通俗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对外文化的交往上,少林寺成了一个加深了解、增进友谊的重要载体,无疑开拓了一个新的交流交往渠道,也展现了一个国家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软实力”,是少林寺真正“打”动世界的精彩瞬间。
普京的女儿喜好并席练上了少林武术,于是,普京成了在少林寺历史上,第一位前来访问的在任外国元首。他的“少林之旅”,既是对少林功夫及其在全球影响力的肯定,也是对少林功夫所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同时,也反映了这位大国元首对少林功夫的浓厚情结,是他的一次“圆梦之旅”。
太多太多的传奇故事,太多太多的精彩瞬间,定格于记忆深处,散发着恒久的魅力。曾经,少林寺是文人骚客著文吟诗、皇戚贵族封禅许愿、高僧名家隐居传经、英雄豪杰比武论剑的地方,如今,少林功夫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录,少林寺又承担着很多国人的期望,准备将武术这一国粹推荐纳入到第29届奥运会比赛项目中去。在未来,魅力少林寺和铿锵少林功夫,必将以“禅”宣传文化,以武“打”动世界。
版权声明:本文由sf123找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