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桃李争妍杂文2025-10-16 03:10:2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基,事关国计民生,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今年更是在近年连续发出5个加强“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的基础上,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新形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基,事关国计民生,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今年更是在近年连续发出5个加强“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的基础上,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新形势下,又制定颁布了一个重点突出促进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中央一号文件。并在近期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今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之一是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决不能因某些品种和局部地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出现认识上的反复,决不能因年度的丰歉而出现工作上的摇摆。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
新年伊始,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在我国持续蔓延开来,严重威胁着河南、安徽等多个小麦主产省份,很多地方的冬小麦面临着绝产危险。受国内农作物大面积受旱影响,部分地区出现粮食价格上涨现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当前旱情发展,积极迅速部署抗旱工作,把抗旱工作列为全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7日至8日在河南省检查指导抗旱工作时指出,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促进粮食稳定增长、农民持续增收,事关经济全局,意义重大。从外部环境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也不断显现出来,我国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明显加大。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我国的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目前我国农业仍然是整个国民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耕地持续减少、淡水资源短缺、金融和科技支持不足、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的稳定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拥有充足的耕地资源,而高标准农田是耕地的精华部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温家宝总理指出:“保护耕地,就是保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耕地最要紧的是保护基本农田。”目前,我国不少地方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还比较落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大力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大幅度增加建设投资的机遇,集中力量办成几件大事,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所谓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将耕地整理成为“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产稳产田。
建设高标准农田,改变农业基础设施长期薄弱的局面是首要任务。要把耕地、道路、防护林、排灌渠道、机井、抽水站、输电线路等结合起来统盘考虑,全面规划,合理安排,以达到改善和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更大程度的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根本目的。以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大旱为例,此次大旱农作物受旱面积广、程度重,损失大。造成此次大旱的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降水太少,气温偏高;二是水利工程蓄水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农作物灌溉。天灾难测难防,但人为工程设施的建设一定要跟上,以防患于未然,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可以尽可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造成此次大旱如此严重的后果和事先估计不足、准备不充分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的缺位有着很大的关系。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旱情时指出,应加强对抗旱救灾工作的领导,保障抗旱资金和物资,实行科学抗旱,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这是提高农业抗旱能力的根本之策。我国当前的农田水利设施本来就存在量少难以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局面,再加上又普遍存在着“重建轻管,重用轻护”的现象,以至于大旱、大涝之年难以真正发挥为农业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为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我们要从灾害中吸取教训,改进工作措施,在今后要因地制宜地开展雨水集蓄、河渠整治、泵站提水等各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增强防范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调节和改变农田水分状况,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建设高标准农田,还应注重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设施的建设。土地平整工程的实施应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利于田间机械化作业,有利于水土保持,满足灌溉排水要求和防风要求,便于经营管理;田间道路工程的实施要从适应当地地形地貌条件出发,从方便农业生产与生活、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和节省道路占地等方面综合考虑,按照“因地制宜、节约用地、方便运输、合理布局”的原则进行布设;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的实施应有利于改善农田周围的生态环境,防止或减少自然灾害,提高耕地生产能力,促进耕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通过以上相关工程设施的配套建设,原有的耕地既可以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明确建设主体和管护责任,确保各项工程设施长期正常发挥保护农田、服务农田的主要功能,进一步提高抗灾和保障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的重要内容,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在当前“重农强农”的大好政策下,充分利用支农资金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是明智之举,更是当务之急。需要注意的是,在国家加大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前受金融危机影响农民工大量返乡的情况,尽量采用直接投资或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直接补贴等形式,让农民从中直接受益,这样既可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又能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我们也更加清楚地看到,在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大量农民工返乡以及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十分完善的的情况下,我国农村土地所具有的保障功能更进一步凸显出来,失业返乡农民朋友们的最基本生活所需可以在土地上得到满足。建设高标准农田,可以进一步提高土地的生产功能,进而可以更好地加强土地的保障功能,从而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稳定农业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的重要手段。我国是一个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人口大国,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对粮食供给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也时刻提醒我们必须对粮食安全问题保持高度警惕。我们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