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偶像崇拜演变折射出成人现实焦虑

孩子偶像崇拜演变折射出成人现实焦虑

摩按杂文2025-12-09 14:40:04
历时近一年完成的少年儿童的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研究报告,今天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调查显示,少年儿童的偶像崇拜已经逐渐演变为明星崇拜。近七成少年儿童以文体明星作为偶像,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英雄、
历时近一年完成的少年儿童的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研究报告,今天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
调查显示,少年儿童的偶像崇拜已经逐渐演变为明星崇拜。近七成少年儿童以文体明星作为偶像,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英雄、政治人物、军事人物均为3%左右,科学家只有2.3%,劳动模范更是不足1个百分点,仅有0.4%。专家指出,明星崇拜既是少年儿童在探索自我的过程中对理想人物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恋,也是当今社会商业化的偶像包装与运作的结果。(03月02日人民日报)。
孩子们崇拜的偶像由科学偶像转向商业偶像演变,实际上不仅仅是孩子们崇拜偶像的转变,这也是整个社会现实的写照!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价值观在迷失,说明社会现实太过功利。说明社会生活太过物质!
可以说,少年儿童崇拜文体明星,主要不是崇拜他们的的奋斗精神,不是崇拜他们的成长艰辛。而是崇拜他们一夜成名,崇拜现在的无限风光,崇拜他们的奢华生活,崇拜他们的吸金能力,崇拜他们呼风唤雨要什么有什么,崇拜他们八面来风众星捧月的享受。幻想着自己也能“一举成名天下知”。而对那些“十年窗下无人问”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科学家以及勤勤恳恳劳动,默默无闻做事的劳动模范,则认为过程太艰辛,生活太枯燥,日子太单调,待遇太差劲。所以是敬而远之。
我们现在的社会,也的确让人不敢蔑视物质、不敢轻视金钱。高额的生活消费,高涨的房价、居高不下的医疗费、教育费,都让人们的理想无处安放,让人们的心灵无法宁静,让人们的精神无处寄托。前几天不就有消息说,在北京月收入7500元还有着生存的焦虑吗?许多百姓辛苦一生要么是寄居陋室之中,几世同堂生活;要么是掏光一生积蓄欠下一身债务买下一套房子。如果遇上天灾人祸则一夜变成一无所有。笔者工作30多年,到现在也只能温饱而已,还总在担心父母身体、孩子学习。生怕的个意外,连温暖不保。所以,大家都拼命挣钱,都希望有个富庶的现在,更有一个安稳的未来。都把“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股票分红拼命领、睡觉睡到自然醒、领钱领到手抽筋”当作人生奋斗目标、当作人生成功标志。而这种境界对于一般的百姓来说,拼其一生也难有可能。一方面现实中普通老百姓向上的通道非常狭窄,大家见到了太多的“拼爹”;另一方面即使有幸进入了向上的通道,但过程也十分残酷、非常漫长,结果也不一定乐观。所以,最佳的捷径就是当歌星、当影星、当体育明星。不需要太多的辛苦、不必有太多的奋斗,一唱成名、一戏成名。所以,这些年艺术考试不仅高烧不退,而且越来越火。有的家长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孩子学艺术,让孩子参加各类特长培训班。前几天也有媒体报道说,有家长让其两岁的孩子学小提琴。这不仅是为了升学、择校的需要、还有改变命运、改变生活、成名当星的希望。
而那些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科学家尽管在一般人的眼中也是成功者,但他们的成功的过程太辛苦。正如冰心先生说的那样:“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并且与那些文体明星相比,是付出得太多,所得的太少。至于劳动模范则更是与文体明星不可同日而语。
文体明星当然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一个社会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富强、一个民族的兴旺,更需要的是千千万万勤勤恳恳的劳动者、创造者;是许许多多兢兢业业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如果大家都鄙视普通劳动者,都远离物质创造者,都想当文体明星,那社会的发展就是一种畸形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就是一种扭曲的进步,不可能行之久远。只有大多数人都愿意勤勤恳恳劳动,都愿意兢兢业业创造,都愿意踏踏实实工作,这个社会才会健康地发展、才会有美好的未来!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那些勤勤恳恳的劳动者,兢兢业业的创造者,有有安逸感、有自豪感、有光荣感,有归宿感。要让他们能够开心地劳动、幸福地生活。这样,孩子们才会把崇拜的目光从商业偶像身上转移到科学偶像身上!我们的国家才大有希望,我们的未来才让人憧憬!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