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荐诗第三篇

碧海荐诗第三篇

瀵魁杂文2025-12-10 02:15:10
大家好,这一回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文艺复兴晚期的英国。今天向大家推荐的这首诗歌,其作者在世界文学史上盛名赫赫,他就是英国著名戏剧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W。WilliamShakespeare;1564~
大家好,这一回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文艺复兴晚期的英国。今天向大家推荐的这首诗歌,其作者在世界文学史上盛名赫赫,他就是英国著名戏剧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W。WilliamShakespeare;1564~1616)。
提到莎士比亚,我们一定不会陌生。他为人类文学史留下了大量戏剧瑰宝。对于像《哈姆雷特》,《罗密欧和朱丽叶》这样的戏剧,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其实,莎士比亚除了在戏剧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世界诗歌史上也已经盖棺定论为超一流诗人,尤其是他的十四行诗,在世界诗歌的海洋里堪称为璀璨的珍珠。我们今天将要读到的作品,选自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中的第130首,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b]
我的情人的眼睛绝不像太阳

我的情人的眼睛绝不像太阳;
红珊瑚远远胜过她嘴唇的红色;
如果发是丝,铁丝就生在她头上;
如果雪算白,她胸膛就一味暗褐。
我见过玫瑰如缎,红里透白,
但她的双颊,赛不过这种玫瑰;
有时候,我的情人吐出气息来,
也不如几种薰香更教人沉醉。
我挺爱听她说话,但我很清楚
音乐会奏出更加悦耳的和音;
我注视我的情人在地上举步,-
同时我承认没见到女神在行进;
可是,天作证,我认为我情人比那些
被瞎比一通的美人儿更加超绝。
-屠岸译[/b]

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本诗采用的诗体:十四行(sonetto)又译为“商籁体”。这种诗体在诗歌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该诗体创始人为13世纪的西西里派诗人兰蒂尼,然后在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FRANCESCOPETRARCA1304-1374)手中得到了发扬光大,成为欧洲最重要的诗体,这种写作形式直到今天还有无穷的魅力。莎士比亚则继承了彼特拉克十四行诗中善于剖析心理的传统,但对诗体形式做了变化,取消了上下阕,韵式为abab,cdcd,efef,gg。这种典型的莎翁式十四行,将起承转合溶于诗歌内部结构,对末尾两行偶韵的要求极高。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发展生机勃勃,各类诗人和艺术家层出不穷,三教九流也纷纷以谈论艺术为荣,尤其是达官贵人更是以附庸风雅为乐事。给大家举个好玩的例子:文艺复兴时期的绅士们这样问候美女早安:“请问您今天早上什么时候让您的床感到了不幸呢?”现在我们再听来虽然会忍不住喷饭,但细细品来还是很有艺术性的。
然而这种看似精致的艺术手法很快沦为俗套,情诗中一时间将美女比喻成女神,将美女头发比喻成金丝的修辞手法像白菜般便宜。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莎士比亚才有意在自己的诗中避免这类俗套,我们今天阅读的这首诗是莎士比亚在避免俗套方面处理最好的几篇之一。诗中处处是对情人相貌的揶揄,如将情人的头发比喻成铁丝来对抗常用的金丝比喻,描述情人的胸膛暗褐,双颊不够红和声音不悦耳。诗人无疑已深谙爱和外貌无关的精髓,使后人读来兴味盎然,深深体会到诗人歌颂的是世俗的爱和人间的美,而通篇反话其实处处透露出赞扬,尤其是作品末尾的高潮:“我注视我的情人在地上举步”(mymistress;whenshewalks,treadsontheground),痛快淋漓地表现了人对神的自豪感。
阅读一首好诗很让人心情愉快,而这首《我的情人的眼睛绝不像太阳》更是这样的好作品,我们可以通过反复推敲和玩味,感受莎士比亚,聆听莎士比亚,通过那些错落有致的语言,我们将感受到人类那如星辰般高高闪耀的心灵。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