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文字现象
俯瞰时下,但凡癖爱文学并略作笔耕的人,总是持忧伤笔调,从笔底流露出的往往皆是些忧伤的文字,而且文字情绪渐次泛滥。我把这种现象归根于忧郁是文字难以逃脱的宿命。已逝的少年作家子尤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即文学是
俯瞰时下,但凡癖爱文学并略作笔耕的人,总是持忧伤笔调,从笔底流露出的往往皆是些忧伤的文字,而且文字情绪渐次泛滥。我把这种现象归根于忧郁是文字难以逃脱的宿命。已逝的少年作家子尤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即文学是畸形的艺术。诚然,这未尝没有道出文学的本质。其实何止文学,忧郁简直就是艺术难以逃脱的宿命。我们知道,艺术是另人抓狂的社会意识形态,众多从事艺术摸索的创造者企图从生活中抓住转瞬即逝的艺术美感,并赋以形态表现出来,然而往往不可得,终落得个郁郁寡欢的下场;相比而言,早前的艺术大师都是具大成就者,从生活中捕获的美感能够赋以绘画,雕塑等形式具象性或抽象性地表现出来,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艺术的目的,然而,悲剧性的是许多大师虽或多或少解决了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困扰,却未能摆脱艺术对其自身产生的困扰,最终不是颓废入世就是自杀出世。更何况,文学还是艺术畸形的产物,盘点古今大作家,能够自如驾御文字,不囿于文字悲情的人,实在是屈指可数。
与其说忧郁情怀是导致文字失败的根本缘由,毋宁说是文学创作成功的一种手段,然而在大多创作家手里,恰恰相反,竟成了最终目的,结果,大文学和大人生两者皆不可得。让我们不妨举个反例加以论证,“诗仙”李白失意官场,却未消极人生,虽说借酒浇愁愁更愁,可由李白看来,这仅仅是一种凭藉和方式,之后不是“斗酒诗百篇”并畅快人生了吗?李白的借酒消愁终成就了他的万古芳名和不朽之作。
换种角度试想,笔下总是生出忧伤文字的人,往往只因个人遭际而抒发情怀,这种小资情调岂能写出人生大气象?
文字的宿命并不是不能逃脱,只是这需求个人的社会经历和人生体悟。不要以为华丽的辞藻可以彻底掩埋背后的忧伤,也不要大谈悲伤情节只属于我,与你无关之类自我逃避的言辞,要知道,惟有理性的成熟才是文字最终的正确归途。
总有一种悲伤在文字里等待,不禁意间将我们袭击。就看我们如何去看待和把握他们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sf123找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在禅中生活,生活在禅中(七)
下一篇:孔子“五十学易无大过”蠡测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