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照本宣科说起

从照本宣科说起

治任杂文2025-08-08 06:01:59
先讲个笑话。说是某小学新来一个老师,说是要改变之前一些老师体罚学生的不当行为,受到全部学生的热烈欢迎。可是不久之后学生又陷入另一种苦闷,老师总是罚学生抄写课文,并说这不算体罚学生只是为学生好。其实好与
先讲个笑话。
说是某小学新来一个老师,说是要改变之前一些老师体罚学生的不当行为,受到全部学生的热烈欢迎。可是不久之后学生又陷入另一种苦闷,老师总是罚学生抄写课文,并说这不算体罚学生只是为学生好。其实好与不好说不来,但这是不是体罚就相当明确了。
近日有个朋友向我诉苦,事情是这样的。
他们班来了位新老师,开学第一节课他们与老师进行了沟通,反正就是大家相互提提要求,发表发表意见,最终老师对他们做出几点承诺。那老师的原话是这样的:我绝不会像某些老师一样照本宣科,我们之间会有一个互动学习的过程。
可数星期之后,学生就有意见了,说这老师倒是不照本宣科,改照“案”宣科了。是这么形容的:脚不下讲台,眼不离教案,手不放粉笔,埋头不理学生。整节课几乎不要学生思考,不需要回答问题,只要听就行。理由是:课程比较复杂,学生阅历很难理解,记住就行。
久而久之学生就对该老师的水平提出了质疑,该老师的回答相当智慧:我是xx研究所过来的,之前带过大四的专业课,他们都能认同我的水平。
言外之意就是大四我都能教还教不了你们大三的!
也许该老师确实有水平,研究生或者研究员出身,鄙人深感敬佩。
听朋友的意思也许这老师不适合带这门课,这个有道理。好比你不能让韩寒来写数学论著,不能让姚明打组织后卫。
朋友这么说:他不适合教这门课你跟大家坦白讲嘛,之前又不是没有个这样的经历,术业有专攻,但不能忽悠我们啊,或者说不能耍我们(有点过了),虽然第一节课确实不怎么适合自己揭短,其实也不是揭短,实事求是嘛!
确实,老师第一节课要给同学留个好印象,至少要给自己长长脸嘛。但是自己说的好没有用,就好比当日全国人民都在说冯潇霆是一位技术全面,堪称绝代的国产后卫,但是是骡子是马在锡耶纳溜了一圈,全世界球迷都明白了。丑媳妇总是要见公婆面的嘛,丑点无所谓,中国不是有句古话叫:早死早超生嘛!
朋友说:其实咱什么老师没见过,又不是一次两次碰专业不对口的老师,多他一个又不多?只是这老师何必呢?把自己粉饰的像个专家,其实也没必要,反正穿了龙袍也不像太子!
我批评了朋友,怎么可以这样说,这年代穿龙袍的人多了,个个都是朱三太子。
扯了这么多全是废话,还是回到照“案”宣科上来。
有位当老师的朋友跟我聊过,说照“案”宣科也是没办法的办法,照本宣科学生不听。学校师资力量不够许多老师不得不同时带数个专业数门不同的科目,不仅学生有意见老师也同样苦恼,前面的课还好点,到后来只能照“案”宣科了。老实点的就照本宣科,没办法,时间不够资源有限。灵活点的就找另外一本不同的教材,照本宣科了,学生也听不出来。
好办法!太有才了!老师轻松了不少,学生被蒙在鼓里了,听不出、瞧不见,毕竟眼不见为净。
好歹课堂上的事总算是解决了!
有朋友问:都大学了,难道课外还要老师管啊?简直闻所未闻!
你别急嘛,课外不要老师管,考试要老师管吗?上课讲的跟你们的教材又不同,你拿什么考?你不怕挂科?
说真的,大学挂科其实也不算什么,就开学来补个考而已,小意思。再说了一般情况下老师都会让过的,都画好重点了还怕考不过,除非你脑残了。重点真的很重要,全是考点,背下来的话考个90分如同探囊取物。
不过天下之大,芸芸众生无奇不有,还真有画了重点都考不过的,这该怎么办呢?带小抄,这是中国文化传承的精髓。古代科举考试,就有人把考点写在衣襟上。可毕竟我们是21世纪的英才啊,全是高科技:将考点存入手机转化成电子书、用MP3录音、手机信息以及还在使用期的摄像等等。
试问:如果蒲松龄也有这些的话,恐怕二十岁就状元及第了吧。
考友经验:其实最原始的也是最安全、最有保障的!
忘了说了考场流传着一句大跃进的流行语:人有多大胆,就有多大产。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