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之怪象
在中国经济大讲堂演讲中有位经济学家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他说:“经济只能保住今天,科学只能保住明天,教育才能保住后天。”简短的一句话,语重心长,让人回味和反思。怪之一教育成了商业形式的忧患随着经济体制
在中国经济大讲堂演讲中有位经济学家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他说:“经济只能保住今天,科学只能保住明天,教育才能保住后天。”简短的一句话,语重心长,让人回味和反思。怪之一教育成了商业形式的忧患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机制的建立,对教育体制改革,教育商业化逐步形成,教育也就引入经营模式。九年义务教育之后,进入了商办教育,中学高中、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各类大学其实就是一个教育企业,有国办的和民办的,这就形成了以教育为主业的教育企业群体,有这样一个群体也就形成之间的竞争,也就是商业竞争,教育商业化时代的确立。
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寻求多种办学之路,教育成为遂步商业化也是无可非议,关键如何引导商业办学的路怎么走才符合我国的国情,是不是一昧的追求学校利润、个人利益为目的,还是以民族兴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为重?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商业化后,教育也弥漫着铜臭味。
学费从幼儿园几百元到大学的几万元,这让大多数家庭背负着沉重的学费包袱。还有多少人起早贪黑在为孩子的学费、生活费、择校费找工作。这些是教育商业化之伤。较为突出的一项是择校费,所为择校费,选择我这个学校要你交的费用,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择校除区域性的划分形成之外,更怪的是有行政评定为重点和非重点学校,这本身就给教育划为三、六、九等匪夷所思的做法。接受教育应是人人平等,好的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理所当然,但差的学生不是更要有好的条件来培养吗?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又怎样来实现?这些问题只有在每个人能得平等的教育才能完成。
不知道国家统计局有没有把教育收费统计到GDP增长中去,教育收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多少?
怪之二教育成了个别人名利地位的筹码
高考结束,听到谈论最多的是某校考取了多少清华、北大学生,有多少清华、北大生就能代表这个学校的教育水平吗?殊不知考起名校的学生是不是一直是本校培养的学生呢?还是免费从别的学校引进尖子生来撑自已的门面;还是设立几个人的火箭班,清华、北大班,以特别的关照,强化教学来增加清华、北大的书呆子。为了得到某校有多少人考入重点大学的名声,为了学校领导的政绩,这也难怪,近年来才出现政绩学校。为官一任,不就讲政绩吗,小学、初中显得平静一些,高中就不得了啦,一所重点高中有几个能进入重点大学是争相攀比的政绩。如果学校是通过科学管理,严格管理,科学教学,善于诱导,培养出众多才子,为大学输送众多德才兼备学子的话,这样才是书香楼阁,清风淡雅的学府啊!
怪之三民办教育成了大孩子的寄养园
近年出现很多新的学校,这些学校大多是有的个体投资兴办的,这就是教育成为商业形式后,老板门嗅到了这块教育蛋糕的香味,所以叫民办学校。九年义务教育后,没考取高中的孩子,大多在十五、六岁,十五、十六岁能做什么呢?无经济能力者,只好让孩子随打工潮流,贱卖自已的劳动;家境稍好些的首选将孩子送到这类学校就读,这些学校表面开设的都是热门专业,但这类学校,有着气派的外表,但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学生本身的基础良莠不齐,学级期满,能有作为者寥寥无几,只是学校老板赚钱最为实际。这就给社会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规范办学条件?如何提高办学师资力量?如何优化社会办学学科内容?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教育,为社会输送不同技能的人才。
怪之四上学成了贫困学生的哭泣
教育的改革最大的不同就是增加了学费,学校还是那所学校,老师还是那些老师,课程同样还是那些课程,学校最多的是增加几栋大楼,其它如旧。但学费则增加了几十倍,甚至是百倍。于是出现贫困生,就是交不起学费的学生。这部份人大多是为农村学生居多,城市学生也不少,一到开学贫困家庭就为孩子的学费发愁。社会发展到了因为没钱而上不起学的地步,这不能说是社会的进步,而是社会的悲处。助学贷款看似解决了贫困学生的燃眉之急,却给那些贫困学生在没有步入社会就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使那本还是幼稚的心灵就受到社会不公的践踏。现在构建和谐社会,政府关注民生工程,那么更要关注民生就学问题。
怪之五公办学校既是事业单位又是教育企业混乱
公办学校按国家编委编制是事业单位编制,有国家财政拔付预算经费为学校的远转费用。然而九年义务教完成后,从中学高中到各类大学是交费上学了,学校收取的学费不知道是否纳各地方财务收入,然后集中拔付,还是自收自支,不得而知。但让我想起了一则报道:“四川9所私藏近7亿问题资金高校被责成整改。收入不缴入财政专户,挤占挪用资金,私设小金库,四川省审计厅向省人大报告的《四川省2005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暴露出四川省文化厅、14个省级部门或多或少存在资金管理或使用方面不规范的问题。”其实,这种现象不仅是四川了,各省、各大院校,包括高中的收费都存在收支不规范的现象。这笔资金数额大,监管理不力,必定是滋生腐败的温床。这些享受着财政拔款,端着铁饭碗,还抱着收取学费这个金娃娃学校,唯财办学,什么时候能成为育才的净土。因此,对收费又不纳入财政收支的学校,应建立学校收费的管理体制,实行财政统收统支,使财政资金能够得到合理分配和更有效的使用。
怪之六高考招录中的权钱交易屡见不鲜
在没实行网上招生公开招投档录取办法前,每年高招的盛宴让许多人品尝到的不仅是美酒,更是让一部份人收获了一笔财富,当然这种财富是在失去他们的尊严情况下获得的,更是违反法规情况下索取的。现实中上大学也要请客送礼,行贿受贿,放眼全球,是天大笑话,也许是唯中国有之。在目前寒窗十年的学子,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全压在高考的独木桥上的时候,必然有许多在这独木桥上摇摇欲坠的精神惶惑的人,那么在家长为孩子前途考虑的前提下,也必然想到了另一条孩子求学的途径,这正与有权、有关系者成了商业的合约条件。因此,高招录取指标成了买卖的商品。你我身边在每年高招录取时候,必能听到找关系,要花多少钱上什么学校的声音。这种声音听取来司空见惯,不
版权声明:本文由sf123找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