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上最敬业送奶工”想到的

从“史上最敬业送奶工”想到的

一举万里杂文2025-09-12 18:40:44
前些日子,各大新闻媒体都先后报道了沈阳一家民营奶站送奶工王秀珍的事迹。说的是王秀珍本月初因父亲病逝急需回内蒙古老家奔丧,在等车时手写了165份停奶通知,让17岁的儿子冒着严寒连夜张贴到订奶户门前。第二
前些日子,各大新闻媒体都先后报道了沈阳一家民营奶站送奶工王秀珍的事迹。说的是王秀珍本月初因父亲病逝急需回内蒙古老家奔丧,在等车时手写了165份停奶通知,让17岁的儿子冒着严寒连夜张贴到订奶户门前。第二天早上,当她用电话询问儿子后,得知因儿子地点不熟,一些订户没有通知到,又立即拨打长途电话挨个通知了订奶户。办完父亲的丧事后,她有第一时间赶回沈阳,按照他通知听奶时间,准时为订户送去所定的奶。王秀珍的行动,得到了订奶户普遍称赞,被誉为“史上最敬业的送奶工”
读了这则报道,我们不能不为王秀珍的敬业精神所深受感动。毫无疑问,这是她思想品质好,敬业诚信,对用户利益负责,对奶站信誉负责的真实表现。
但是,我在这里想要提出的是,如果王秀珍不是民营奶站送奶工,而是国有奶站的正式职工,遇到这种情况,又会怎样做呢?
诚然,我们不能排除的是,由于王秀珍个人思想素质好,诚信敬业,关爱他人,即使是在国营奶站送奶,凭她的思想觉悟水平,依然会首先想到订奶户的利益,依然会亲手写下165份停奶通知,并让儿子连夜贴到订奶户门前去。但看看我们许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官办企业职工,长期以来存在的对群众冷暖苦痛无关痛痒,漠然视之的惰性和习气,再加上长期以来对这类事情的处理情况,我们就不能不为王秀珍到时会不会这样做打个折扣了。不是吗?不用说我们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官办企业职工遇到家里有人病故或其他事情,需要放下手头工作去处理时,他们只需向单位领导打个招呼,说明需请几天假,甚至是打个电话,就径自而去了。至于自己手头的工作,遗留的问题,服务对象的利益,就很少有人认真考虑了。甚至有些人在正常的工作时间里,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甚至是人命关天的事情,也可以心不在焉、稀里糊涂的去做,哪里还会想到服务对象的利益如何呢?前些日子媒体报道的湖北通城“右腿骨折,左腿动刀”荒唐案例,不就极为典型的说明了这一点吗?而王秀珍作为一个民营奶站送奶工,遇到自己有事不能按时送奶,又根本不给订奶户任何告知,那么,用奶户必然因无故收不到奶而对她和奶站进行问责。等她办完自己的事情回来后,就很有可能永远失去这份工作了。而这份每月1300多元的工作收入,是她和儿子生活的主要依靠,失去了就会给她们母子的生活带来更大困难。这就是在民营企业打工者和在官办单位上班者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差别巨大的原由。这种差别绝不完全是由从业者觉悟高低所决定的,而是受客观环境限制和要求影响的。这也就是我们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官办企业管理机制改革的必然所在。当然,我们希望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教育工作,使每个干部职工自觉提高思想觉悟和敬业精神,像王秀珍那样诚信敬业,凡事先想到服务对象的利益。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严格有效的管理机制,单靠思想教育和职工自觉,是绝对不行的。以往有些地方和单位对工作失误、失职甚至渎职行为,偏重批评教育,通报处分,免职罢官等行政处理,而没有从根本上对责任人给予严厉惩处,使责任人真正产生应有的危机感和压力感,致使单位思想作风和工作效率、服务水平长期难以改进提高,就是深刻教训。
对照“史上最敬业的送奶工”,我们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不仅应对干部职工进行更加深入的爱岗敬业、为民服务教育,也该认认真真地深入抓好管理机制的改革完善和提高。只有让每个职工时刻都有一种危机感,压力感,才能让每个职工有更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心,才能防止和避免出现“右腿骨折,左腿动刀”一类的荒唐事故。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