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他人咋就这么难
改革开放初期,一些有机会率先出国考察观光的人回国后,曾在媒体上撰文争相描述他们感受到的中国人同西方人在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巨大差异。其中有一点谈到,每天早上起床后,西方人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今天应该做什么
改革开放初期,一些有机会率先出国考察观光的人回国后,曾在媒体上撰文争相描述他们感受到的中国人同西方人在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巨大差异。其中有一点谈到,每天早上起床后,西方人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今天应该做什么”,中国人首先想到的则是“别人都在做什么”。正是由于存在着如此截然不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酿成了西方人大多极富独立性和创造性,而中国人则极富趋同性和依赖性。照理说,注意力集中在别人身上也不全然是件坏事。如果当我们见到了他人因刻苦努力而取得了成功后,能够真诚地欣赏这种成功,庆贺这种成功,向他人取得这种成功之前所具有的顽强拼搏精神和所付出的艰辛努力看齐,我想这样做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未必不是件非常有益的好事情。然而我们每天实际见到的情况却完全不是这样的。事实上,我们多年养成的这种喜欢专注别人每天都在干什么的陋习,除了造成我们中国人做事喜欢“随大流”、喜欢“跟风”、喜欢“一窝蜂”之外,还常常助长了一种叫“妒忌心”的阴暗心理的不断积累、蔓延和膨胀。对于他人的成功,我们尽管嘴上没有说,但一些人的内心深处却总觉得他人的成功便是对自己的否定,甚至是自己的耻辱。这样的概念一旦形成,随之而来的便是这些人对当事者成功过程与结果的怀疑、挑剔、诋毁乃至于人身攻击,似乎非此难以获得心理上的自我安慰与平衡。
在互联网还尚未普及的年代里,这种针对他人的成功而凭空冒出的各种诋毁和攻击只存在于局部和狭小的范围内。互联网盛行了,特别是互动性大大增强了的Web2。0出现后,每个网民不仅是网络信息的无偿获得者,而且还成了网络信息的匿名制造者。在这种情况下,对他人的不满、诋毁和攻击获得了威力无比的发泄平台,一旦发现目标,这种不满、诋毁和攻击可以在一夜之间迅速放大数万、数十万、数千万倍!真可谓“万箭齐发”、“万炮齐鸣”,不将目标彻底打他个落花流水、人仰马翻决不罢休!
这些年来,隔三差五地总会有几个文体明星或达官富贾为一些琐碎小事乃至于一些“莫须有”的传闻而遭到网络炮轰的经历。最近的例子就是针对执导2008北京两个奥运会开、闭幕式的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种种非议与责难。据笔者的观察,这一次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开、闭幕式普遍得到了中外媒体和众多网民的高度认可和赞扬。尤其是奥运会的开幕式被誉为是奥运史上后人难以超越的、最成功、最美妙、最壮观的开幕式。想不到的是,对于张艺谋此次取得的这些辉煌成就,只要有人在网上发出由衷地赞叹之声,冷不丁的就会跳出一些人来狂加反对。不认同张艺谋的导演手法或演出效果而说出自己的反对意见其实是毋庸指责的,只要大家抱着一个心平气和、互相尊重、以理服人的态度来展开争论,这其实是一件人人都乐于看到、乐于接受的好事情。开、闭幕式不可能十全十美,张艺谋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实事求是地指出开、闭幕式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我想无论对广大网民还是对张艺谋本人应该都是相当有益的。可是,本人见到的一些所谓“反对”意见,不是空洞的谴责谩骂,便是妖魔化的上纲上线,或者干脆来个十分粗暴的全盘否定。有些甚至还要连带着把认同张艺谋的作者也狠狠地骂上一通。
张艺谋究竟怎么了?
作为一位职业艺术家、一位导演艺术大师,他接受了北京奥组委的委托,竭尽全力地投入到这四场开、闭幕式的策划和导演活动中,最后,尽自己所能向全世界献上了四台已经受到广泛肯定的文化艺术盛宴。应该说,他做了他该做的,而且做得很认真、很投入、很出色。他的这一次努力,无论对于奥运会、对于中国、对于世界都是一次巨大的成功,都作出了十分有益的巨大贡献。
相对于张艺谋和他的团队所做出的努力,我们只是什么事也没做的一些观众,一些旁观者而已。在观看这些演出的当时和以后,我们需要做、我们能够做而且也是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对他们的劳动给与客观、公正、中肯地评价,对他们的付出和成功给与真诚而由衷的祝贺与赞许,如此而已。这才是文明社会里文明人应该具有的健康心态、胸襟和行为。
可是现在怎么了?一些人的阴暗心理如此膨胀究竟要延续到何时才会有个头?我们现在举世公认的优秀人才、大师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同我们这样一个十三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实在是太不匹配了。如果我们还不尽快改掉用阴暗的心理整天都只关注着别人在干什么的思想行为模式,见到别人有所作为、有所成就便蓄意加以诋毁、攻击、否定,丝毫不肯学着去真诚坦荡的欣赏他人、认同他人的话,我不知道我们天天呼喊的中华的崛起、民族的复兴何时才能真正实现?
版权声明:本文由sf123找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鲁迅、李敖和社会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