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走向死亡,还是走向希望?
  现在打开文学网站,跳到眼前最多的两个字就是“穿越”,“穿越”掀起了新的热潮,而且由于之前的盗墓、历史、悬疑等流行文字已经搅热了网络,所以“穿越”的出现,就变得愈加疯狂。出版社的进入也很及时,我分析,出
              现在打开文学网站,跳到眼前最多的两个字就是“穿越”,“穿越”掀起了新的热潮,而且由于之前的盗墓、历史、悬疑等流行文字已经搅热了网络,所以“穿越”的出现,就变得愈加疯狂。出版社的进入也很及时,我分析,出版社的快动作,一方面是因为这种类型的文字受到普遍关注,各个出版机构都在疯抢书稿;另一方面,则是风险和收益权衡之后做出的决定,出版社并不认为这种热潮能持续多久,趁着最疯的时候做个短线投机,也算一次成功的商业操作。
穿越类文字的前景到底怎么样?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那就要看这种类型的文字有没有创新。目前出现的各类穿越小说,我浏览之后,大致可以归纳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穿越的年代大多集中在清朝、唐朝、秦朝,尤以清朝最热。看来写小说的人,和很多电视编剧一样,把清朝当作了“时光机旅游的最佳区域”。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大量年轻写手缺乏历史知识,而穿越文和玄幻小说不同,必须要有相关的时代和人物背景,于是写手们用最简单的办法,向电视学习。
如果一种快餐文化建立在另一种快餐文化上,它的基础就是单薄脆弱的,很难继续推高并得到创新。
穿越文的第二个特点:以年轻女孩的身份,推行爱情至上主义。读者也很清楚,穿越文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欣赏这样的文字就是为了放松好玩儿。如今这个时代,讲究“实用化阅读”,能够带来身心愉悦,是读者选择此类图书的唯一原因。这其实对写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穿越文这种类型,本身就比较单一,有些模式是固定的。
一个女孩阴差阳错回到古代,再怎么变化,她也会遇到英俊的王子,与阴险的皇后或者嫔妃们展开一场斗争。陷入宫廷阴谋和多角恋的文字,其实早已被写滥了,只不过穿越文从一个取巧的角度,帮助都市里的孩子们完成了一场梦。刚开始,这种形式算一种创新,但随着类型化文字的大量产生,在情节相似、内容雷同的条件下,如果写作者无法对人性以及真实情感进行深度挖掘,很快就会引起视觉疲劳。
穿越文的第三个特点:写作者大多在自我吟唱。穿越文基本上都是第一人称的视角,以“我”的感情脉络为主线。这对文字把握能力较弱的写手来说,创作时很容易移形换位,把小说变成个人日记。
带有大量个人情绪的小说,并不是“个性化”,相反,这种自我表白似的写作形式,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厌倦。通俗小说最重要的是情节,要抓住读者心理,把读者一步一步引入作者布好的局,这需要智慧。但是目前大量的穿越文,肤浅直白的表达方式如同一条小溪,最初一见,觉得活泼可爱,如果走下去,就索然无味了。
以上三个特点是穿越文的硬伤,它们限制了穿越文的创新,而缺乏创新的娱乐文化只会走向死路。以香港电影为例,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期,大约八、九年的时间,是香港电影的极盛期,那时候百花争艳,出了很多精品。
随后便出现了大量仿制品,模仿者以投机姿态入市,把已经成功的作品拆解、拼凑,很短的时间再次推向市场,最显著的例子就是黄飞鸿系列。很多有识之士大声呼吁:不要再拍黄飞鸿了!喊出这句话的时候,黄飞鸿已经拍滥了,按照股市的说法:这个题材被“做死了”。
港片里还有一个主要分类,就是警匪片,但是雷同的故事情节和相似的场景,使港片这一重要题材从辉煌堕入死寂。直到2002年上映的《无间道》,两个身份混乱的男人救了香港电影市场,这就是创新的力量,而且要有打乱重来的勇气。
一部娱乐产品创造了很大利益,必然会引起跟风,特别在网络发达的时代,仿冒品很容易泛滥,占据有限的阅读空间。虚火上升,对投机者有利,但对整个文化市场很危险。写作者与出版者一旦形成急功近利的思想,创新便成了海市蜃楼。
更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从近年掀起的几波热潮来看,网络文学的层次在逐级走低。悬疑、历史、盗墓这些题材,虽然也存在过度夸张和低俗倾向,但写手在创作这些题材时,首先要储备一定的知识,而且需要谋篇布局,特别是悬疑类作品,作者与读者斗智,必须用心设计情节,这对写手是一种锤炼。
然而在穿越文中,我们看不到精心谋划的痕迹,写作变成了轻松的事,变成了个人的情感宣泄。小范围出现这种局面,对文学的百花园来说是可喜的,但如果每一场网络文学的热潮,都像这样,以压倒一切的姿态出现,说明我们的文化市场还很幼稚,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重新建构。
版权声明:本文由sf123找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三国的几匹名马
下一篇:在禅中生活,生活在禅中(七)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