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笙悠悠

芦笙悠悠

雄长散文2025-07-14 11:19:45
苗岭山乡,芦笙自古就悠悠的鸣响。在记忆中,清水江岸那些青翠欲滴的山坡上,那些险峻高耸的岩面下,那些成片成族的竹林里,那些层层叠叠的梯田中,不经意中便会有悠悠的芦笙传了来。寻声望去,或是新人在亲友的族拥
苗岭山乡,芦笙自古就悠悠的鸣响。
在记忆中,清水江岸那些青翠欲滴的山坡上,那些险峻高耸的岩面下,那些成片成族的竹林里,那些层层叠叠的梯田中,不经意中便会有悠悠的芦笙传了来。寻声望去,或是新人在亲友的族拥下款款的走来,或是赶集人正沿着青石路缓缓的远去……
但凡这样的时候,女人便会抱着孩子走近窗前,老人便会拿下烟袋,挥镰的汉子便会立起身来。近处的,远处的;忙着的,闲着的;江边的,寨里的;田里的,林中的;所有目光无一不一下子都聚到悠悠芦笙的鸣响处……
悠悠的芦笙就是这样,不分时日,不分季节地伴着丰收、伴着祝福、伴着喜庆、伴着欢笑,一幕接一幕的演绎着苗岭山乡的日子……
离开家乡十几载后,忽见报端“芦笙节”三字,那份浓浓的乡情便猛然涌上了心头。都市里的事是做不尽忙不完的,细想一下,也该是回去看看的时候。

乘上宽敞的快巴,心里先有几分感叹。
想当年,且不说臃塞的车箱里六个小时的辛苦与劳顿,光想想一票难求的往事,至今仍令人唏嘘和胆寒。谁能想到,时隔仅仅几年,回乡之路已经变成六道的高速。凭窗望去,青翠的山峰间,偶尔几树红叶、几丛野菊、几弯溪流、几垄农田……
看不尽的乡村风光中,处处撩起的均是难言的乡愁。
穿龙里、过贵定、经麻江、出下司,未及回神之际,心还在神游,身已在故乡。
谁能真切的说得清乡愁两字呢?
对于一个游子来说,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房一舍,哪会有认不得记不清的理?
也许世事的艰难会抹去一些久远的记忆,可家乡多年不曾的改变却象烙印一样一直留驻在心底。每周一次的集市,是鸡鸭猪鹅的鸣叫,是地摊上的山椒或红薯,是衣有补丁携来攘往的人流,是一脚的稀泥或一路的尘土。这就是当年故乡最为繁华的“大十字”。
在我心中,故乡就是这样的模样,不是三年两载,也不是十年八年,而是伴着我的童年青年壮年一直走过的几十个春秋和寒暑。
漫步街头,时隔仅仅十来年,现在的故乡已不象故乡却胜似故乡,似曾相识却已不能相识。
沿着街面寻找当年的踪迹时,木楼瓦舍已经不在,目及之处,街宽了,灯亮了,楼高了,人变了……

茫茫人海间,何处是故乡?
何以如此,究其原因,也许是源于那悠悠的芦笙和芦笙的悠悠吧。
依稀记得在童年时,无论是苗族的六月六,还是汉族的清明节;无论是插秧时节的吃新,还是收获以后的中秋。汉族节日的凝重深沉与苗族节日的欢快洒脱总是那样水乳交融的你接着我,我接着你。
自我记事之日起,哪一个节日或集市会少得了那悠悠的芦笙,哪一个依稀的甜梦里会少了那悠悠的芦笙?
行在已经不能相识的街面上,惟有随处可见的“芦笙节”招贴画,唯有有听到苗家服饰上银饰清脆的撞击,我才会在眼睛一亮的同时猛然意识到:脚下的大地依然是故乡。
难怪故乡人要在众多节日的基础上还要创造出这个节日来。也许是只有悠悠的芦笙才能概括得了故乡的悠远、故乡的情怀、故乡的特色、故乡的风采吧。
我究竟经历过多少故乡的节日,细想起来已数不胜数。可在故乡林林总总的众多节日中,哪有这“芦笙节”的壮观与红火。她汇四海宾朋于一堂,集山乡才艺为一炉。银光闪闪的服饰、深沉厚重的铜鼓、嘹亮高亢的飞歌、热情奔放的笙舞,侗族优美的合唱,革家铿锵的舞步,究竟催生了多少奔放和欢乐,引发了多少惊讶和慨叹,有谁能说得清、道得明?
时至今日我方知道,在故乡,去肇兴还有风雨桥的古朴与奇特,到占里还有如梦如幻的“桃花源”,游重安还有点点渔火的相伴,上云台还有雾若烟波林如海;经施秉下镇远,还可欣赏“舞阳山峡”的妩媚与“空中楼阁”青龙洞;从岑巩至梵净,还可领略到陈圆圆的冥冥幽思与佛门古径的空灵……
我不得不又一次惊叹:故乡啊,你何以会在那么长的时间里一直藏于深山人未识!
清江一样的流,青山一样的在,为何你却在那么久远的年代中一直给我满面的尘土和浑身补丁的印象呢?
听着无处不在的欢笑,细心人总会发现,在这千姿百媚中,哪一处又少得了那无处不在的芦笙?
随着似笛非笛似笙非笙的悠扬曲调,翻飞的芦笙总会引领出铜鼓的轰鸣,银饰的叮当。闻声起舞的人们总是不分男女与老幼,一圈圈,一排排,一层层,一行行……

呵呵,在已逝去的悠悠岁月中,哪一个节日可与这芦笙节的宏大壮观相比拟?
难怪有人要把故乡的凯里誉为“苗岭的新都”。
她以芦笙为节日,引发了百里苗乡千万支芦笙悠悠的鸣响,引动了千家万户奔向未来的期盼与向往。她引来了四方云集的贵客,让他们惊讶地发现:
哦呀呀,这里原来竟然是个奇特民风的珍藏地和奇山秀水的聚宝盆!
谁能想得到,芦笙这个家乡人取山乡之竹和山林之木自制的乐器,在经历了漫长的悠悠岁月后,竟然成了家乡人前进的号角。
看着悠悠的芦笙,听着芦笙的悠悠,心中禁不住想到:沿着清澈见底的清水江,家乡到底还会涌出多少人还未识的风景和故事?
悠悠的芦笙竟将一个久远的、现在的,将来的故乡揉在了一起。
这就是我现在的故乡。一个在悠悠芦笙下永不停步的故乡,一个在芦笙悠悠中日新月异的故乡。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