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挥戈返日杂文2025-12-13 02:16:42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这是白居易《放言五首》中的第一首,着重讲要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这是白居易《放言五首》中的第一首,着重讲要如何辨别事情的真伪,识别两面派。在表现手法上,诗人通篇借助形象,运用比喻、反诘等修辞方法,把抽象的道理转化为具体的艺术形象,说理深入浅出,立意深刻,令人深思。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这世界上的事情啊,早晨还装得明明是那么回事,到晚上却揭穿了是假的,古往今来,历史上什么样的怪事没出现过?可有谁预先识破呢?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历史上好多的人,好多的事,都被别有用心者欺骗着,蒙蔽着,忽悠着,世人只爱臧武仲式的假圣人,哪晓得世间还有宁武子那样的高士存在?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草丛中的那些个萤火虫儿,虽有光亮,可它终究不是真正的火光;荷叶上的露滴,浑圆晶莹,看上去极像是珍珠,难道那就是珍珠吗?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倘若我们不用燔柴这样的大火把来比较,又怎么会知道萤火虫儿不是火光呢?倘若我们不用象照乘这样的硕大珍珠来比较,又怎么会知道荷叶上的露珠不是珍珠呢?

注释:
①辨:一作辩。底:什么,啥。
②臧(zāng)生:指臧武仲。《论语。?宪问》:“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臧武仲,名纥,官为司寇,在贵族中有“圣人之称”。诈圣:假圣人。防:是武仲的封地。武仲凭借其防地来要挟鲁君。甯(n靚g)子:指甯武子。《论语?公冶长》:“甯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甯:今亦作宁。知:同智。这两句是说世人只爱臧武仲式的假圣人,哪晓得世间还有宁武子那样的高士存在?
③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这两句以萤火似火而非火;荷叶上的露珠象珠而非珠用来比喻人世间的某些假象,告诫人们不要为假象所蒙蔽。
④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燔柴:《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疏:“谓积薪于坛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燔之,使气达于天也。”此用为名词,指火光。照乘:珠名。《史记?田敬仲为世家》:齐威王“与魏王会田于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梁(魏)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为万乘之国而无宝乎?’”殊:异。这两句进一步明示辨伪之法,指出如不兼用明亮的火焰和照乘珠的光这就不能发现真伪的区别。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