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析《论语》中的“子”与“女”

直析《论语》中的“子”与“女”

和容悦色杂文2025-07-16 09:10:46
《论语》中的“子”有两种意思,一是当“先生”讲,二是当女性讲。现在不说第一讲,只说第二讲。《论语?阳货》中一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弄得多少解《论语》的人为之搔首,批判派拍案

《论语》中的“子”有两种意思,一是当“先生”讲,二是当女性讲。现在不说第一讲,只说第二讲。
《论语?阳货》中一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弄得多少解《论语》的人为之搔首,批判派拍案厉斥,他母亲不是女人吗!为贤者讳派千方百计找客观,孔子的话不是那样说的,而是记录的人记错了;或说孔子没那样说,而是传抄错了;又有的说“女”字当是“汝”字的转借,“女人”应是“汝人”。在古文中,“女”字常作“汝”字用,倒是事实,但在这里,怎么能讲得通呢。
通观《论语》,具体说女人的地方有五处,除此一处外,尚有四处,今摘出以作比较。
《公冶长第五》:“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先进第十一》: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雍也第六》: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从中可以看出,“其子——孔子的女儿”、“兄之子——孔子兄长的女儿,孔子的侄女”、“南子——卫国国君的老婆”,显而易见,其中的“子”都是指女性,而非男性。孔子把妇女一分为二,受过教养的,明礼乐的,有社会地位的称作“子”;而社会地位等同“小人”,不遵礼乐,“不知天命,也无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率性而为,始叫作“女”,无论是那个年代还是近代,难道这不是事实吗?
笔者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自辍学参加农村工作以来,在这个君子少、小人多的地方生活了五十年了,今已岁逾不惑,在处理干群纠纷,调解家庭矛盾的过程中,那种“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事见得多了,也经得多了。毋庸为小人讳,毋庸为女人讳,毋庸为亲友讳,他们就是那样的人!只有承认现实才能介入现实,改造现实。不能因为他们是亲友去凭空抬高,也不能因为他们是女人(小人)而心怀蔑视。首先对他们要宽容,其次要严肃。他们不是“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吗?就给他们保持不远不近的关系好了。
1986年改革开放了,我和老师们聊天,我说改革开放后,农民的犯罪律将急剧上升。其中一个说,你也是农民出身,干嘛贬低农民。我说,这不是贬低,而是事实,事实胜于雄辩,诸位拭目以待,让事实说话吧。
据媒体报道,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民犯罪律占国民总犯罪律的80﹪以上。凭空抬高他们,替他们文过饰非有什么好处?还不如直来直去,早做防范,减少犯罪,那才是对他们的爱护呢。我不想为孔夫子说的话开脱,也不想为女人的不孙和怨辩解,根据《论语》字面直译好了,女人就是女人,她们的“不孙”和“怨”确实是不同程度存在的,用不着去辩护,它是时代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前进,教育的普及,妇女参与社会活动量的增加,城乡三大差别的消灭,“女”和“子”的差别将会消失,这种不良的社会现象自然会消失,到那时,“小人”没了,“女子”没了,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是“君”、“子”,岂不美哉,我们当努力作,争取早日实现那个人人平等的社会,无需为两千多年前的一句话去费笔墨口舌吧。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