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杂谈(7)精妙设喻 绘形传神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秦牧先生更进一步指出:“文学作品里的譬喻简直可以叫做‘语言艺术中的艺术’”。他说精妙的譬喻一出,往往使人精神为之一振。在诗词里,在散文中,在相声里,特别是在小说中,当我们读到听到一个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秦牧先生更进一步指出:“文学作品里的譬喻简直可以叫做‘语言艺术中的艺术’”。他说精妙的譬喻一出,往往使人精神为之一振。在诗词里,在散文中,在相声里,特别是在小说中,当我们读到听到一个新颖生动的譬喻即比喻时,我们不是都特别兴奋甚至拍案惊喜吗?作家借助比喻描画人物,首先是描写人物的形貌特征,使这个人物栩栩如生出现在读者面前。在《红楼梦》第三回中,曹雪芹使贾府的重要人物第一次大亮相,先生通过初进荣国府的林黛玉的慧眼,精妙地展现了他们的形貌风采:外祖母贾母“鬓发如丝”,已入暮年。贾氏三姐妹中的二姊迎春“肌肤微丰,身材合中,腮凝新荔,鼻腻鹅黄”。16个大字,两个比喻,显其肤嫩色娇,平静略庸,足以亮出这位雅号“二木头”的贵小姐的形貌特征,也为后面展开她的故事定了基调。三小姐探春是“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这20字绘其形貌,点其神采,表现出了这位“才自聪明志自高”的贵小姐的特征,是有别于二小姐的隽美。而“混世魔王”贾宝玉则是“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一幅女孩子形象,显得清雅、平和而可爱。
高明的作家决不仅仅写形亮相,他们总是借助比喻,致力于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我们仍以《红楼梦》这一回为例。作者精心描画了第一次出场的贾府当权派人物王熙凤。黛玉看到的这位琏二奶奶是“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材苗条,体态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段描写几处用了比喻,精妙地画出了她的个性特征,形貌虽美,但城府难测,使人生畏。
运用比喻描写人物,贵在新颖独到,同样是写美女,曹雪芹写姣美病弱的林黛玉又换一种笔法:“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金瓶梅》写淫妇金莲则是“吴月娘从头看到脚,风流往下跑;从脚看到头,风流往上流。论风流,如水晶盘内走明珠;论态度,似红杏枝头笼晓日。”我们唱的是“姑娘好像花一样”,台湾民歌不说花,偏说“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倒显得新鲜清丽。人人都用鲜花喻美人,实在俗得令人生厌了。老舍先生曾叮嘱:“设喻必须精到,切忌泛泛地比喻。”为此,我们必须“充分地观察,且须精妙地道出,如某人的下巴如脚踵,或某人的脖子如一根鸡腿”……这种新鲜的比喻,往往使人一见难忘,必会使人精神为之一振。
精妙的比喻是文学的瑰丽之花,也是点缀我们生活的语言之珠,我们也用心采撷酿造吧。
版权声明:本文由sf123找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