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声律”
古人作文很讲声律。所谓声律,就是平仄的格律。汉字读音是分“四声”的,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有了“四声”才有所谓“平”“仄”。阴平、阳平类的字是所谓“平声”字,上声、去声类的字,即所谓“仄声”字。汉
古人作文很讲声律。所谓声律,就是平仄的格律。汉字读音是分“四声”的,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有了“四声”才有所谓“平”“仄”。阴平、阳平类的字是所谓“平声”字,上声、去声类的字,即所谓“仄声”字。
汉语是一个字一个音节,有很多双音节词和四字成语都是平仄相间的
如:牙齿、形状、语言、写作
°ˉ°ˉˉ°ˉ°
生龙活虎、乘风破浪、饮水思源、返老还童
°°ˉˉ°°ˉˉˉˉ°°ˉˉ°°
——“。”表平声,“–”表仄声。
这一类词语如果选用得好,声调就有扬有抑。
刘大櫆在《论文偶记》中说“一字之中,或用平声,或用仄声;同一平字仄字,或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则音节迥异……”
写现代文章,当然无需讲格律,但平仄的一般规律也应该予以注意。因为平仄相间,可以形成声调的有规律的高低强弱,而声调的高低强弱有了规律,才会有节奏,才会给人以音乐旋律的美感。反之,如果一平到底,或者一仄到底,或者平仄杂乱,则不但不好听,而且也拗口。
老舍说,“好文章不仅让人愿意念,还要让人念了觉得口腔舒服。”“以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来说吧,‘连三’”两字,舌头不用更换位置就念下去了,很舒服。在‘家书抵万金’里,假如你把‘抵’字换成‘值’字,那就别扭了。”
声调是汉语普通话的一种特色。只讲押韵,不讲平仄,虽然有了韵的和谐,却缺少调的抑扬。古人所说“抑扬顿挫”,指的就是语音里声调的高低变化和音节的单双调配。
一、平仄声调在对联、诗歌等韵文中的运用
语音上有平仄声调,是汉语的特点,这一特点,是汉语所特有的文体如对联、律诗、骈文等产生的“物质条件”。早在一千三百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就已经认识了四声,并掌握了一些在诗歌中运用四声的规律。唐代以后的诗歌更重视平仄交替。其规律是:句中平仄交替,两句之间是平仄对立,一般是两句末韵脚上讲究上仄下平。但也有同调押韵的,曲艺界叫“一条龙”,快板、民间歌谣常用这种押韵方法。
如:正月二十五,打倒一只虎,
到了二十六,老虎更吃苦;
大家提意见,尾巴藏不住,
咕咚按倒地,打个背绑兔。
家祥干夹眼,恒元撒一裤,
大家笑哈哈,心里满舒服。(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对联、律诗和骈文在平仄声搭配上有一定格律:
①五言律诗
句型只有四个: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由这四个句型错综变化,构成四种平仄格式。
仄起式
首句不入韵的:
(1)(仄)仄(平)平仄好雨知时节,
平平(仄)仄平当春乃发生。
(2)(平)平(平)仄仄随风潜入夜,
(仄)仄仄平平润物细无声。
(3)(仄)仄(平)平仄野径云俱黑,
平平(仄)仄平江船火独明。
(4)(平)平(平)仄仄晓看红湿处,
(仄)仄仄平平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首句入韵的
把上边(1)式首句变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1)(仄)仄仄平平犬吠水声中,
平平(仄)仄平桃花带露浓。
(2)(平)平(平)仄仄树深时见鹿,
(仄)仄仄平平溪午不闻钟。
(3)仄)仄(平)平仄野竹分青霭,
平平(仄)仄平飞泉挂碧峰。
(4)(平)平(平)仄仄无人知所去,
(仄)仄仄平平愁倚两三松。(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平起式
首句不入韵的:
(1)(平)平(平)仄仄离离原上草,
(仄)仄仄平平一岁一枯荣。
(2)(仄)仄(平)平仄野火烧不尽,
平平(仄)仄平春风吹又生。
(3)(平)平(平)仄仄远芳侵古道,
(仄)仄仄平平晴翠接荒城。
(4)仄)仄(平)平仄又送王孙去,
平平(仄)仄平萋萋满别情。(白居易《古草原送别》)
首句入韵的:
把上边(3)的首句变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1)(平)平(平)仄仄单车欲问边,
(仄)仄仄平平属国过居延。
(2)(仄)仄(平)平仄征蓬出汉塞,
平平(仄)仄平归雁入胡天。
(3)平平(仄)仄平大漠孤烟直,
(仄)仄仄平平长河落日圆。
(4)(仄)仄(平)平仄萧关逢候骑,
平平(仄)仄平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正规的五律是首句不入韵的,常见的是仄起式,极少见的是首句入韵的。
②七言律诗:
七言律诗是在五言律诗句前增两字,把仄起变平起,把平起变仄起。句型也只有四个: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由这四个句型错综变化,构成七律四种平仄式,其中以首句入韵的两种为基本格式,是正规的七律。
平起式
首句入韵的:
(1)(平)平(仄)仄仄平平红军不怕远征难,
(仄)仄平平(仄)仄平万水千山只等闲。
(2)(仄)仄(平)平(平)仄仄五岭逶迤腾细浪,
(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乌蒙磅礴走泥丸。
(3)(平)平(仄)仄平平仄金沙水拍云崖暖,
(仄)仄平平(仄)仄平大渡桥横铁索寒。
(4)(仄)仄(平)平(平)仄仄更喜岷山千里雪,
(平)平(仄)仄仄平平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长征》)
首句
版权声明:本文由sf123找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