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马贪官咋依旧“官腔”十足?
近日,山西省临汾市中级法院对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副总经理兼煤炭运销总公司总经理赵生龙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作出一审判决。赵生龙的认罪态度很好,对起诉书指控的绝大部分犯罪事实都予以认可。颇具喜剧
近日,山西省临汾市中级法院对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副总经理兼煤炭运销总公司总经理赵生龙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作出一审判决。赵生龙的认罪态度很好,对起诉书指控的绝大部分犯罪事实都予以认可。颇具喜剧色彩的是,在结束最后陈述时,他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被告人身份,脱口说出了一句“官腔”——“我的讲话完了”,引起旁听席上一阵哄笑。(12月6日检察日报)据报道,法院审理查明,2000年11月至2005年3月,赵生龙利用职务之便,在职务晋升及调整等事项上为他人谋利,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273万余元。2005年6月至案发,赵生龙利用职权在批煤、调整煤炭计划等事项上为他人谋利,多次收受他人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555万余元。另对778万余元的家庭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法院以受贿罪判处赵生龙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30万元;以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五年。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30万元。追缴犯罪所得人民币829万余元、非法所得人民币778万余元上缴国库。在庭上赵生龙忏悔自己的罪过,认罪态度很好:“我1972年参加工作,受党教育多年。在过去的工作单位,领导都给予我亲切的关怀和帮助,从而使我不断进步。党和人民也给予我较高的职务……我感到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我十分悔恨,给党的形象抹了黑。归案后,我积极主动交代犯罪事实,积极退赃,请求法庭肯定我的认罪态度。今后我要努力改造自己,立功赎罪。”
原本这是一个很正常的格式化的套路,大凡贪官现身说法都会觉得“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岂料因一句习惯性的“官腔”——“我的讲话完了”,让人贻笑大方。
何谓“官腔”?源于何时?现已无从考证。应该是自从有了官僚以后就有了官腔,古代官吏多是学而优则仕,中了举人或状元就会被皇帝钦点为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饱读诗书,上的奏折是文言文,说的话也是文诌诌的,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官腔。“官腔”是一个贬义词。现在多指一些为官者在回答民众或下属时所说的一种似是而非、滑头滑脑、回旋有路的套话。这种官腔,听起来冠冕堂皇,不着边际,让人抓不到辫子,而对下属或民众来说,却不解决任何问题。因此,人们历来憎恶打官腔的人。今之官腔,与古无异,只不过由文言改为白话。如有请示,以待答复者,则曰:待研究研究。你能说这话错了吗?没有。因为提倡集体领导,不能一个人说了算,凡重大事情必须研究,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可是在“研究研究”之后,没有了下文,所答就必然是官腔了。虽然这样的官话套话早就屡遭有识之士抨击,但至今仍颇有喜好者。作总结时,他们往往用很大篇幅罗列成绩、粉饰太平,对存在的问题则寥寥几笔带过,更不做深刻分析;作报告时,他们往往面面俱到地自说自话,用宏大的篇幅去掩盖某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甚至刻意回避突出的矛盾与困难;发生某些灾难与事故时,他们则往往用某些貌似正确的“模糊语言”,转移视线,淡化问题的严重性质,逃避责任追究。
就赵生龙一案来说,其实不仅仅“我的讲话完了”这句话是一种“官腔”,他那长篇大论的忏悔也是一种“官腔”,听起来冠冕堂皇、感人肺腑,实质上不痛不痒、套话连篇。像赵生龙这样的“官腔”忏悔,甘肃庆阳市庆城原县委书记张畅钰也是如出一辙,“官味”甚至更浓。当年站在被告席上的张畅钰不仅极力推卸责任,还当庭否认了部分犯罪事实。张畅钰在最后陈述中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是党和政府让我一步步走上了基层领导的岗位。在工作中,我虽然多次告诫自己要廉洁奉公,但在这件事上却没有做好。今天,我站在被告席上感到非常痛心、非常惭愧,我恳请法院对我作出公正的判决。”这样的“官腔”,谁会相信他真的“非常痛心、非常惭愧”呢?
如果说赵生龙忘了自己的角色、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当成了依然在台上作重要讲话的领导,说出“我的讲话完了”这样的搞笑“官腔”,还可以理解,那么下面这两个把“官腔”变为“官威”的贪官就让人反感恶心了。2005年5月18日,甘肃省兰州市原副市长杨在溪涉嫌受贿一案在甘肃省武威市中级人民法院多功能审判厅公开审理,在法庭调查的时候杨在溪似乎忘却了自己是一名犯罪嫌疑人,不断地用“我同意”、“我基本同意”等话语回答公诉人提出的指控观点,显得官味十足。说着说着,还将一只胳膊斜搭在椅背上,当即被审判长训诫:“请你坐正!”。这派头,比当官的更有“官样”!更为可气可笑的是,还有一个牛气冲天的贪官入狱后不仅对干警指手画脚,还要求干警进入他的监室前要喊“报告”。
这些贪官的“官腔”,我们可以把其当作茶余饭后的笑料。然而,在国徽高悬的庄严的人民法庭上,对贪官至此还频频耍官腔的丑态,笑过之后不能不令人深思。贪官为什么还是本性不改,仍然习惯于说官话耍官腔呢?说白了,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公众意志长期被长官意志所代替,颐指气使、“我说了算”惯了,当事者才会在物是人非中,无可抑制地流露出长期养成的习惯。因此,对于贪官包括触犯其他法律的官员们,凡依然讲官话、耍官腔的,我们决不能小视,更不能容忍。既要好好教育他们“深刻反省”、“劳动改造”、“改邪归正”,更要加强对所有在任官员的“官德”教育。只有什么时候少了官腔,那就说明我们的干部深入群众了,体察民情了,重视客观实际了,与民众的心贴近了。但愿官腔在现实生活中少些再少些。
版权声明:本文由sf123找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生存的智慧之感恩
下一篇:孟学农不必以新式《长门赋》求宠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