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营农场土地规模化的思考与建议

国营农场土地规模化的思考与建议

恣横杂文2026-03-08 13:01:48
土地规模化是大兴安岭垦区在“两田制”改革中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来的,比较农村地区,垦区的农业规模化程度是相对比较高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从事农业的人口数量在逐渐减少,传
土地规模化是大兴安岭垦区在“两田制”改革中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来的,比较农村地区,垦区的农业规模化程度是相对比较高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从事农业的人口数量在逐渐减少,传统的农业生产关系正在逐渐改变,决定了土地经营的发展方向是逐渐规模化。实现规模化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土地集中问题,而是与整个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土地规模化是新农垦建设的需要。
2003年,中国人均GDP早已超过1000美元,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这是一个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国家与时俱进的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垦。那么究竟什么是新农垦?垦区一次次的变化都可以称呼为新农垦,但是我觉得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垦绝对不是建几栋楼房,修建几条道路或者是做怎么样的城镇规划。新农垦应该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生产关系得到从新建立的过程,是农业土地高度集中,机械化程度大幅提高的过程,所以新农垦建设绝对不是一家一户的小的家庭农场的农业生产关系,而是现有大部分人从事其他产业,工业化和城镇化高度发展,而少数农场主规模经营土地,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提出土地规模化是新农垦建设的必由之路。
二、土地规模化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生产力的发展,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国有农场人均经营土地的能力在不断增强,而土地面积随着国家各种退耕政策的出台有减小的趋势,产生了劳动力富余,耕地竞争的现象。如果一个人有能力经营几年前十几个人才能经营的土地,还让十几个人经营这些土地的农业生产关系不变化,不利于大型机械的更新,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利于职工群众的增收,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农业发展方向绝对不是小农经济,而一定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农业,要逐渐的改变现存农业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土地规模化是必由之路。
土地规模化是产业结构调整,职工生活富裕的需要。
以大垦区巴彦农场为例,种地在100亩以上的大户,仅仅占总户数的30%强,这些大户因为机械力量强,善于经营,多数希望拥有更多的土地。而60%以上的家庭种地在100亩以下,也就是说,正常年景这些家庭靠种地的收入都在1万元以下,多年以土地为根本的思想及农业职工综合素质的原因,使这部分人中绝大多数仍然困守在少量土地上。
改革开放以来,职工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主要是非农经济增收显著,如养殖业、务工、自营经济等,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土地面积在下降,和改革开放比较,人均土地收益是相对下降的。如果土地面积不变化,靠传统种植业让种地少的职工增收致富是不可能的,必须逐渐的让这部分人找到合适自己的其他的产业发展,让出耕地给那些善于经营的人。所以土地规模化是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农业产业人口,促进整体员工的共同富裕的需要。
我觉得土地规模化过程应认识到几个问题。
㈠土地规模化与脱离土地员工就业是紧密相联的。㈡土地规模化与城市体制改革是紧密联系的。㈢土地规模化应该是员工生活水平提高的过程。㈣坚持实现土地整体规模化的过程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土地规模化是农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业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土地要全部实现规模化经营是一个长期的,与国家、社会的进步发展、城市制度等多方面的改革都直接相关的过程。
现就垦区企业土地规模化提几点建议:
一、以人为本,尊重职工意愿。
1985年家庭承包为主的农业生产关系已经运行很多年,事实证明是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不能一蹴而就的改变这种关系。从很多历史中可能看出,突然的变革对社会发展和稳定是不利的,所以应该尊重职工意愿,鼓励一部分人退出土地,但绝不能强迫。
二、继续推动非农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大垦区经济活动主体还是以农业,垦区提出要工业强垦,在发展大工业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对家庭及小作坊的扶持,对养殖业、自营经济等非农经济的发展,增加非农经济占国民经济比例,促进垦区经济繁荣的同时,内部消化一部分种地面积少的职工使其脱离耕地。
三、保持并加大政策上鼓励和支持。
根据实际,各农场已经出台一些鼓励政策,鼓励种地少职工放弃耕地,应该保持并加大这种政策上的鼓励和支持。对全家或部分离开农场外出人员,在一定时期内要继续解决社会保障问题,做好留守家庭及子女的帮扶工作。对在农场内部放弃土地发展其他产业的职工在各方面予以扶持,在生活上,要力争让这些放弃土地的人比经营土地时要好,以促进规模化经营的更快发展。
四、重视市场竞争在土地逐渐规模化中的作用。
“两田制”改革提出土地可以合理流转,这是一个对市场的肯定,应该长期坚持土地在职工手中的合理流转,靠市场经济的手段逐步实现土地规模化。
五、重视对职工技能方面的培训。
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对劳动力的需求由劳动型向技能型转变,应该根据垦区组织化程度高的特点,每年对农场一部分职工进行培训,增强垦区职工在外务工的竞争力,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也就是推进农业规模化的过程。
六、对土地规模化中遇到的问题应该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要向着有利于和谐的方向发展。
土地规模化过程不简单是一个土地集中的过程,它是一个与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人口的城镇化、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随时遇到亟需解决的困难,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坚持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观念,保证社会的和谐发展。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