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不开发区”是一种远见卓识的大智慧

建设“不开发区”是一种远见卓识的大智慧

保佐杂文2025-05-21 12:32:37
在南京、无锡一带进行城镇化调研时,听到当地领导提出一个新理念:在城市周边建设“不开发区”。一些地处城郊、风光旖旎的乡村,非但没有淹没在推土机的轰鸣中,反而被规划建设成“美丽乡村”。(《人民日报》06月
在南京、无锡一带进行城镇化调研时,听到当地领导提出一个新理念:在城市周边建设“不开发区”。一些地处城郊、风光旖旎的乡村,非但没有淹没在推土机的轰鸣中,反而被规划建设成“美丽乡村”。(《人民日报》06月17日)。
这个“不开发区”的提法让人耳目一新,让人精神一振。这个“不开发区”的做法更让人感到心胸开阔、感到弥足珍贵,它显示了当地领导的远见卓识,体现了当地官员正确的政绩观,这才是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对子孙负责。这样的发展才有质量,才有内涵,才可持续、才会得到群众的认可。
近些年,随着城市化的兴起,一股大开发、大建设的热潮也在神州大地涌动,许多地方都把造城、扩城当成城市化,有自己的造城计划,都有自己的城市化路线图,省城都要建成千万人口的超级城市、地级市都要建成百万级人口的大市、县城也动辄规划50万、100万人口的城市。就连一些稍有规模的乡镇也是以建成几十万人口城区为目的。超千平方公里、过百平方公里的新城区、新园区比比皆是。整个中国好象都成了一个大工地,到处是塔吊林立,到处是推土机轰鸣,到处是挖掘机挥舞。老城区无限拆,新城区无限建。有些地方为了开发、为了发展、是完全不设禁区、不设门槛,而且逢山挖山,遇河填河,什么都挡不住开发的脚步,什么都阻止不了建设的雄心。不仅向城区的四周大开发,还向远离城区的乡村大扩张。许多承载着历史、记录了文化的古建筑、古文物就在这种大开发的思维中,于推土机轰鸣中、挖掘机挥舞下灰飞烟灭了。许多孕育了千百万年的自然景观,“风景这边独好”的自然风光就这样在大建设的行动中化为乌有,许多养育了一代代人口的良田好地就这样在大发展的声浪中变成了一望无际的“飞机场”。这样的例子简直是不胜枚举,让人感叹不已,也痛心不已!这种做法就象一则故事所讲的那样,用玉石换取玻璃珠,还自以为得意,自以为捡了便宜。
其实,一些地方这种无节制的大开发、大建设除了显示了“领导魄力”、官员政绩外,并没有带来决策者们想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反而还带来了很多难以化解的矛盾,带来了很多贻害无穷的后患。土地卖光了、圈完了,农民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本,生计变得艰难,成了不稳定的因素;新城因为摊子过大,先天不足,引不来人,招不来商,变成了鬼城,投资打了水漂,财政和百姓成了最终的埋单人;原有的历史遗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被破坏了,留下了永远的创痛,游客也不再踏足了。有的承接的所谓“产业转移”,也是一些发达地区淘汰的污染产业,不仅下不了“金蛋”,还下了一个“臭蛋”,是环境污染,百姓抱怨!
对这种破坏性的开发,损害性的发展的后果,恩格斯早就说过:“不要过分的沉醉于征服大自然的喜悦之中,人类的每一次对大自然的征服,大自然都将会报复人类。”因此,南京、无锡在城市周边建设“不开发区”的理念和作法,少了短视政绩观的冲动,留下了文化节的根,留住了历史的印迹,保护了自然景观,也留下了发展的资本。这是一种敬畏自然的理念,是一种遵循自然规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说法,是一种长远打算的作法,特别值得推崇、值得推广!如果我们的官员都能这样看问题,都能这样谋发展,我们的开发就会结出丰硕成果,我们的发展才会更有底气!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