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忏悔
从一般意义上说,忏悔就是对自己某些罪过的认解,这种罪过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而是心里的感觉,或者说是自己认知上的事。我觉得这个世界有趣的很,大大的世界是因为有许多人的存在而显得大,其实并不表示这个世界到
从一般意义上说,忏悔就是对自己某些罪过的认解,这种罪过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而是心里的感觉,或者说是自己认知上的事。我觉得这个世界有趣的很,大大的世界是因为有许多人的存在而显得大,其实并不表示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大,从这一点上看,心大才是真正的大,而在心支配下的人却很难按照心里的意愿做你本来应成为的人,心里描绘的也许就是一个极为抽象的人,因此一个抽象的人与一个具象的形必然会产生冲突,这种冲突的结果造成人的冒犯心理,对大家都认为对的反而刻意地违反,从本意上说是想让自己更加靠近那个心里的人,但往往事与愿违,走的越近也许离目标越远,所以人往往要通过忏悔来解脱自己。国人自很早时就懂得忏悔,常以内省来开脱自己,过去所说的“慎独”说的大概就是这层意思,忏悔从心里来,因此外人是难以察觉的,若是当众表白出来,则掺杂了许多别的成分,比如十六世纪最有影响的思想家蒙田,他的《散文集》颇有点自我忏悔的味道,但在同样以《忏悔录》闻世的卢梭眼中,却是另一种情形,他这样评介:“我把蒙田看作是这类假老实的带头人物,他们讲真话也为的是骗人。他暴露自己的缺点,但是只暴露一些可爱的缺点,没有一个人没有可憎的缺点。蒙田把自己画得酷似本人,但是只画了个侧面。”而我们看卢梭的忏悔,有许多地方与蒙田正好是不期而遇,说别人是充满了智慧和勇气,而一说到自己便走了样。
这就牵扯到另一个问题,我们总在研究人的心理问题,在我看来,这是一门最虚伪的学问,它总是静静地站在一角度来揣度人的心里,似乎能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而恰恰是将自己游离掉了,连自己都不在的空间,我们不能说它是一个实在的空间。任何有规律的东西都可以在人的身上找到映证的东西,说过来说过去,总是将人分成几类,这样便可以简单地判定的人的趋同走向。而心理同心里却是两个迥然不同的概念,首先心理上是可以归类的,它是缘自于人的感知感觉与外界对应的产物,通过一定方式表达出来的,表达的类型从表象看是比较单一和枯燥的,换句话说,人是善于观察的动物,而人所表达出外在的形态,也只是人所能表达情感的冰山一角,通过这些来体现人的心里活动,那也只能是一个侧影或是一个背影,根本无法表达真实的一面。
没有人会将自己的内心拿出来与人分享,我很赞成卢梭曾说过的:“一个人内心不管如何纯洁,没有不隐藏一些可憎的罪恶”。而这些秘不宣人的罪恶,是需要排解的,我们常见许多信佛的人,常一本正经地跑过佛堂,跪在那里拜一拜,哭一场,象是做功课一样,满心沉重地进去,一身轻松地出来,眼角的红边还未散去,便又开始祸害他人了。宗教这个道场也是个玩弄心理的地方,要究起来每个宗教也有心的话,其心也是不纯净的,但这也是不能世人,总是以善来做开端,那种空灵的的善却偏偏只对于自己的信徒,倘若不信,便要威胁你,又倘若你信了别的教,那又会告诉你此为正教,彼为异教。
但人心却是需要忏悔的,至与世人与否?那便要依你的想法而定,所谓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便骂娘,便是人的一般心理,但万不可轻信《圆觉经》里告诉我们忏悔的办法:“常起希望,先断憎爱嫉妒谄曲。”这对于人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折磨,将自己的错推向别人或是推向社会,也不能说是一点道理也没有,有时候你的对证明了别人的错,你的错又证明的别人的对,这是极正常不过的事。但在你自己的心里却应当有一个标准,尽管你嘴上不说,但心里却应当明了,这便达到了一个忏悔的目的。我们常听有人喋喋不休地向别人说自己,说悔不该如何如何,说的很虔诚,听着也很感人,但那是忏悔么?好象不是,这种带有表现欲望的行为只能说明他的精力十分的旺盛,把自己弄得很疲劳了,自己才能安静下来,可一等他休息够了,但依然是我行我素,丝毫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实质上,在我看来,忏悔只是自我反省的一种方式,目的是给自己赦免自己错误的机会,自己都不肯原谅自己的人,别人也不会原谅他的,在一个平静的时刻,你可以看到自己的灵魂,或是高尚,或是丑陋,可以暂且放下你的高尚,想想自己的经历曾给自己或他人带来的不悦,用自己的意志来荡涤心中的污垢,你就可以坦然地凝视那个曾经迷途的人。知道了自己的迷途,才可以找到前进的方向,这依赖不得别人,别人已经做了很多了,想想你做了多少,这并不是缘于向别人的挑战,而是将你所有的痛苦与欢乐揉在一起,将隐藏最深的自我同自己照面,那些值得回味的东西才会浮现。
忏悔不是一种伤痛的回味,认识并看清自己是一件最令自己畅快的事。
版权声明:本文由sf123找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西游记》让我们看到了经久的魅力
下一篇:用生活点燃诗情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