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成为好人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1963年,一位叫玛莉•班尼的女孩写信给《芝加哥论坛报》,因为她实在搞不明白,为什么她帮妈妈把烤好的甜饼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夸奖,而那个什么都不干,只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1963年,一位叫玛莉•班尼的女孩写信给《芝加哥论坛报》,因为她实在搞不明白,为什么她帮妈妈把烤好的甜饼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夸奖,而那个什么都不干,只知捣蛋的戴维(她的弟弟)得到的却是一个甜饼。类似的问题,我也搞不明白。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是生活总向我们展现出截然相反的现实。善良、正直的人总是在失去,而摒弃了善良和正直的人,却可以得到很多。
1963年的玛莉•班尼很失望,但是她毕竟还换到了一句“好孩子”的夸奖。可是在今天,有些时候,做好人连一个好人的虚名都得不到,因为现在,人们习惯于把善良和正直称为傻。
如果你把手机还给失主,肯定有人说你傻。
如果你相信了乞丐的话掏钱给他,肯定有人说你傻。
如果你借钱给家境困难的朋友,肯定有人说你傻。
如果你是医生不收患者红包,肯定有人说你傻。
如果你不懂得走后门,肯定有人说你傻。
如果你不勒索撞了你的车主一笔钱,肯定有人说你傻。
如果你爱上一个穷光蛋,肯定有人说你傻。
如果你明知说真话就会被修理,你还要说,那你真是傻到家了。
如果你明知坚持原则就会失去利益,你还要坚持,那你更是傻得无可救药了。
与此相反,不守信用的商人更容易积攒财富,行贿受贿的官员更容易仕途顺利。所以,想保证自己物质生活的高质量,你就不能去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人。新闻工作者永远要歌功颂德;会计人员必须想方设法去做假账;销售人员卖劣质产品要口若悬河;律师明知道犯人有罪却要为他开脱。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潜规则,破坏了它,你就无从保证自己的良好生存,甚至,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做好人要付出代价,做坏人会收获名利。我们不能不迷惑,为什么还要做好人?
《芝加哥论坛报》的西勒•库斯特先生回答玛莉•班尼说:“上帝让善人成为善人,也就是对善人的最高奖赏。”
这样的回答,仿佛是一个圈,目的和结果位于同一点上,我们仿佛只是为了成为好人而努力成为好人。现在的你我,能接受这样的安慰吗?
所以,我们基本上麻木了;所以,我们随波逐流;所以,我们把道德的底线一降再降;所以,苛刻的讲,我们都不是好人。我们早就不肯站在真理和正义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的立足点永远是利益,是生存或更好的生存。
“我们只是无可奈何。”“你不能改变社会,所以就必须适应社会。”这都是我们不做好人的借口。因为这些借口,我们一步步触犯了道德的底线。还有一些人,因为这些借口,一步步触犯了法律的底线。我们都是罪人,我们逼迫着别人犯罪,同样被别人逼迫着。
如果我们都可以被原谅,是不是见死不救就可以被原谅?是不是陷害无辜就可以被原谅?是不是三鹿奶粉事件就可以被原谅?是不是连抢劫杀人都可以被原谅?
我们都犯了道德的罪,所以,这个世界越来越充满了贪婪,越来越缺少情义;所以,我们的教育越来越疲惫,医疗越来越无力;所以,纯真的爱情越来越稀有,真正的信仰越来越遥远;所以,空气中弥漫了污染,水不再洁净;所以,无辜的孩子遭到了三聚氰胺的毒害,诚信和良知了无踪迹。
终于,我们都无法信任别人,也不被别人相信。
然而,我们仍旧麻木的一如既往的生活着,妄想获得幸福。
也许,只有面对更巨大的惩罚,付出更惨痛的代价,我们才能明白,我们为什么要成为好人。
版权声明:本文由sf123找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曹操为什么不杀蒋干
下一篇:“杯具”乎?悲剧乎?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