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人生
春雨哗啦啦地落着,滴在了农田间,溅到石头上撞成一朵朵水花。春雨贵如油,滴在了大半生以务农为生的老李心头上,那感觉如蜂蜜润心田。风声夹杂着雨声不时从远处传来,树枝被吹得沙沙响。豆大的雨点汇成高低深浅不一
春雨哗啦啦地落着,滴在了农田间,溅到石头上撞成一朵朵水花。春雨贵如油,滴在了大半生以务农为生的老李心头上,那感觉如蜂蜜润心田。风声夹杂着雨声不时从远处传来,树枝被吹得沙沙响。豆大的雨点汇成高低深浅不一的水坑。刷刷流向低洼地。一脚踏到泥地上仿佛踩入泥潭,脚刚一抬起,踩出的泥坑被泥水瞬间灌满。老李在田间的脚步仿似舞步,一脚深一脚浅在水田插秧。喝吧!喝吧!我的小秧苗快快成长。在田间长年累月听惯了雨声,大自然杰作仿佛是悠扬的钢琴曲,头戴草帽的老李尽情享受雨水的淋浴,聆听雨后蛙叫虫鸣的乐趣。天气似孙悟空的脸—说变就变。夏天猛烈的阳光直射过来,如蚂蚁在热窝中,中午时分人如笼罩在火炉中。老李不怕雨水淋,雨水滴在身上冷快畅意,忧中暑,酷暑天虽草帽遮脸背对太阳翻地,仍汗流浃背。每一锄头用力一勾,反弹到掌心,手指节如卷藤般紧握锄柄。泥块翻得大,需击碎如敲边鼓。土地承包责任制深入民心,老李贪早摸黑大干特干,忙得乐此不疲,如泥鳅在阳光下穿梭。
在烈日下,老李回想:生产队改革最早推出承包鱼塘改措,当时多数村民处于观望之态,自己率先投标承包一口塘,老李反思此举多么需要勇气、更需胆识,不禁自言自语:对餐桌上的各种鱼类是行家,但也惊叹改革开放后新的鱼种不断交配出现,有的连自己也叫不出名称。各种农活在长年累月摸索中逐渐娴熟掌握,应对自如。在党的英明政策下,农民刻苦耐劳的品质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由于粮食是用自己日以继夜的血汗凝聚长出,“宝中宝”来之不易,老李对孩子吃饭时掉落在桌面的饭粒,一粒一粒地捡到嘴边,教育后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还说笑:“吃饭吃崩了碗,饭粒到处掉会遭雷劈。”
事无大小俭朴,是老李的风气。女儿读初一与父亲踏着自行车到市区,途中经过大桥,桥边丢有柑皮,老李迅速下车捡起,像投二分篮般掷中车头篮,命中率甚高。女儿在欣赏沿途风景,改革开放后无限风光处处新,时代在变,景物在变。每见罐头丢掉在路边障眼,老李轻车熟驾般揽入塑料袋。见到遗弃丢车的长砖懒洋洋地在路边长睡,老李捡起自言自语:“一块长砖四毛钱,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放于田间筑成砖路。现生长在温饱中、在蜂蜜中浸大的少年,喝完那随手的饮料,一扔瓶子似投篮,自我欣赏那轻盈的一跃。”老李教导女儿:“废罐捡到数量多,再卖去废品站。一个平凡不觉眼的动作‘捡”,虽轻而易举,勤俭十年间,路上一瞬间。在道路转弯处,一阵风吹来,胶袋、食物包装纸纷纷吹在一边,触景生情,老李感叹:“障于面子,现追求时髦的少年人将手头喝完的饮料瓶或将挡路的可乐罐抽脚长射,让环卫工人弯腰练“捡球”。”“这是公德心的问题,胶袋在自然界中难溶化”,老李边踏自行车边补充,“图自己一时方便,给别人增添麻烦,没环保意识观念。”平日,老李见到地面有一小块叶子被风吹落在屋内的天井里,也经常会捡起来,屋里屋外总是干净,老李爱清洁打扫的习惯,女儿看在心里,自幼也学会了勤打扫,垃圾桶到了晚上重量减轻,宜居环境靠双手创。
老李的厉行节俭在后代眼中既是以身作则的教育,更是对后代品格的教育。生活在这样勤俭之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父亲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希望女儿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也渗透着父背的风格,真可谓用心良苦,教之有法。老李概叹:“当今溺爱孩子的父母,让孩子活在温室呵护中: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父母包办型,孩子甚少知家长的辛劳,没有切身的体会,没有独特的生活体验: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仅凭一开嘴的呼叫,家长跑腿式完成。宠坏了,孩子大了变得很难教。人家的孩子特别珍贵,重活不用碰,碰到地面上浅浅的污水,或停步不前,或绕圈,或让父母抱着从上面越过。”
历经人生沧桑的老李让孩子参与生活实践,体会当农民体力劳动之苦。小孩上小学完成作业又适逢周日、节假日,带孩子到田间劳动,即使是炎热的夏天、寒冷的冬天,以生活环境煅炼人。大人也明知六、七岁的小孩能干到什么?不是玩耍还是障手障脚?老李教女儿用水壶洒菜,白花花的水从洒壶中喷出,在父亲高高低低仿佛弹琴的节奏中,美美地洒落菜身,激发了女儿好玩的天性,还没等父亲洒完,女儿已抢着洒。好奇地观察:一根长长的竹木柄嵌着漏斗,斗盖千疮百孔让水如细丝如抛舞喷洒。在玩耍之余,女儿兴致勃勃地问:“爸为什么要用漏斗?”女儿做出把漏斗拧下的动作,一探究竟。父亲帮手拧下壶头,说:“直接用斗泼水,菜根的泥土易冲走,泼过来的冲击力损伤根部的吸水。用漏斗是节约用水,不用浪费白花花的水弄湿田间小径”。女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装上洒壶头,在田间这儿洒洒,那儿洒洒。孩子在玩耍中学到了科学知识,是在上科学课?还是在上综合实践课?还是进行节水意识渗透?孩子无耐性地洒了一会儿,在田间嬉戏,将白色太阳帽抛向空中又接住练杂技,一会儿将太阳帽折成八字形叠好,“砰”的一声打开,升上高空的太阳帽被风一吹飘到老远,飘到水沟里,孩子跳入水沟摸螺,手伸入泥土一抓,几只青螺在湿泥中,孩子又把其放回水沟中,不解地问:“爸,为什么这么多水沟?用来养螺?”老李似讲解员:“在田四周、中间挖水沟,是用来蓄雨水,连通外面的小河,浇灌方便,水沟养螺充分利用天然的水资源。”老李考女儿:“怎样的蔬菜最好吃?”女儿:“用上调味酱炒的青菜好吃。”“刚从田里摘下煮熟的菜好吃,刚摘马上煮来吃,营养成分没流失。”“怎样的香蕉好吃?”老李追问女儿,这次女儿有灵感:“在树上熟的蕉好吃。”女儿仿佛闻到蕉的香味,回家吃饭总是先吃蔬菜入口,多吃瓜果蔬菜。
老李也从不扼杀孩子的天性,用他的话来说就是顺其自然发展。教导孩子要穿鞋,可防地面上的尖石、玻璃划穿脚板底,当孩子到了秧田间似快乐的小鸟玩水,父亲教其插秧,注意行距对齐,不能太密要留有间距,虽孩子插得歪歪斜斜,自我陶醉乐在其中,在别人的眼中只是玩,可父亲顺着孩子的童性让其感受田园乐趣,小鸟在路旁边一排排的柏树上叽叽喳喳,奏上大自然的和谐曲。小孩子转到菜田上,耳边传来幼蛙的阵阵叫声,那声音断断续续时而起伏,小孩子自幼喜欢青蛙,皆因父亲有时捉来成年青蛙用绳绑住,给女儿当玩具。女儿将青蛙放于
版权声明:本文由sf123找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花若开一季,唯愿静好
下一篇:下车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