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不动二青摇,三青来到卢沟桥

大青不动二青摇,三青来到卢沟桥

崤坂散文2025-08-29 20:39:55
“卢沟晓月”这个词,是在决定去卢沟桥之后才在百度上知道的这个词。其属燕京八景之一。图片中的卢沟桥,多了丝宁静,少了些所谓“景点”的热闹繁华,是因为历史的厚重吗?在抗战雕塑园下车,本不在计划内的胡走乱撞
“卢沟晓月”这个词,是在决定去卢沟桥之后才在百度上知道的这个词。其属燕京八景之一。图片中的卢沟桥,多了丝宁静,少了些所谓“景点”的热闹繁华,是因为历史的厚重吗?
在抗战雕塑园下车,本不在计划内的胡走乱撞,看到了诸多抗战烈士,仍然保持着保家卫国的姿势,永远的站在石碑上,妇女,老人,小孩,书生,看到这些,我仍然不能完全的想象出当年,是有多悲苦?可是中国人民坚强的生存下来,祖国慢慢的变的强大,有了“80后”“90后”“10后”,这代人,还能理解与想象那个年代的苦与乐吗?也许能有一小块窝窝头吃,他们就已经决定是天大的幸福了……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枪在背,刀在腰,热热血似狂潮,报国在今朝。”石雕与文字的紧密结合,有种时光交错的感觉,朋友说日本换首相,中日关系现在很紧张。今日的中国已不再是当年的中国,卧龙腾飞,睡狮苏醒,可是,仍然害怕战争,渴望和平。庆幸自己没有经历过战争时期,也期望今后,世界各国可以和平相处,一个小伤口已经可以让我心惊肉跳几小时,如此胆小之人,怎敢面对炮火连天的战争和死亡?
西门而出,看到的是宛平城,当年为抵御李自成入京修建,挡住了当年的战争却没挡住日军,城墙上弹坑犹在,深深浅浅,这些痕迹,在我们这些不知历史,不知苦难的人看来,只是觉得,哦,是当年战争的痕迹,中国人民痛苦的记忆,而对于年迈的老人而言,看到这些,他们是否会潸然泪下?抗战烈士园里,看见一老妇人,在女儿的陪伴下,在烈士园的墓碑前细致的看那些文字,表情和认真,和任何年轻人都是如此的不同,反反复复的在念着,“多少人就那么死了啊”,也许她未经历过屠杀,可是,,她在那个年代下成长,她的记忆,对那个年代的印象远比我们的想象和从电视剧,电影,图片,文字中得到的信息鲜活的多。但这种鲜活,还是不要有的好……
卢沟桥,没有商业街得繁华与热闹,人也没有那么多,少数两家在卖点稀奇的小玩意,老的毛主席头像,毛主席语录,威风凛凛的狮子,各式的印章,……再无其他。我喜欢这样的冷清与孤独。感觉,不是被遗弃的感觉,而是卢沟桥就那么昂首挺胸的,像只狮子王,在那里,看着远方,守护着自己的这片领土,不被繁华热闹所污染,固执的守候,守着历史的土地,候着寻找历史土地的人。桥东(好像是,因为偶东南西北不分,公交车还坐反了,终点站才发现……)有卢沟桥历史博物馆,进去,有安静的古筝,不知道曲目是什么,那种神秘吸引着你想去看看这位高人,多么安静的心,能奏出如此安静的曲,循声往里走,黑乎乎的一片,没有灯,只有大屏幕,在下着雪,应该说是飘着雪,月夜下,蓝色的灯光照在前面守护着的狮子身上……感觉真的很冷,我知道是因为这里放了冷气的关系,可是,是否也是因为“天空飘着雪?”是“机器”奏出的古筝,如此美好,如此的让人敬畏一间小屋。
很多人用这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抱着数狮子的念头,却没有数,狮子的各个形态已经让你忘了这码事,或者说,多少,已不再重要。心中平淡,可是看到狮子羞涩的表情和冲着孩子微怒的表情,心里仍然说不出的温暖与欣喜。出发前就想,不是因为历史原因而来这里,因为实话来说,自己真的是个不够视野开阔的一个人,不常关心国家大事,只是偶尔看看新闻,常常想到的只是自己的小情感。可是看到半面的狮子,仍然不禁想到,是不是当年日本人打的?……感叹中华人民的精雕细琢,也为当年的历史而顿生难过。桥长200多米,桥面都是很大的石头铺成,好吧我喜欢石头。凹凸不平,走在上面的感觉,像是走在平地上的感觉吗?当然不是,其实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感觉。路途中有旧桥面遗址的石碑。我跟朋友说,如果瑞瑞来北京,一定要带她来这里,因为这个旧桥面是1986年开工,87年竣工,刚好是她出生的那一年,这个发现,竟然让我那么的兴奋,好像已经看到了我牵着她的手对她说“看,看,这一年你出生了!”
小女生情节没过还是我还依然年轻?抱着神话传说来寻找“大水漫不过卢沟桥”中吸水的两个龙头,可是没看见,只看见绿油油的湖水,那么的平静,仿佛下面没有害怕玉帝的龙王,没有聪明的三公主,没有孝顺的龙子……那么“大青不动,二青摇,三青来到卢沟桥”的三青呢?是我没能找到?还是本身就不存在?抬眼望去,整个湖面,雾蒙蒙的,湖边几多荷花飘在那里,悠然自在,却也有很多小鱼,已死,尸身在那一处浮浮沉沉,不忍离去……修灯的师傅说,晚上6点多灯就会亮了,到时候会很美……可以想到,月光,交叉着路灯,照着有灵性的卢沟晓月石碑,会是怎样的醉人……
那么,这份醉人,留给下次……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