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总裁
闲来无事,翻看起积攒多年的名片,每看一个名字,就会想起一张面孔。突然,一张名片跃入眼帘就再也不动了,上面的字着实吓了我一跳:文正企业策划中心王文正总裁。王文正曾跟我桌对桌地坐过,我们都管他叫王老师。一
闲来无事,翻看起积攒多年的名片,每看一个名字,就会想起一张面孔。突然,一张名片跃入眼帘就再也不动了,上面的字着实吓了我一跳:文正企业策划中心王文正总裁。王文正曾跟我桌对桌地坐过,我们都管他叫王老师。一是他当过语文老师,二是他肚子里确实有点墨水。他出过一本书,有一个省级作家协会会员的头衔,这些也都在名片上有所体现。问题是,他那个企业策划中心不过五六平米,就他老哥一人,也号称总裁,实在是大幽了一默。再看其他人的,局长、主任、厂长、经理个个都名副其实,敢称总裁的就他一个。不禁叹道:这家伙,可真狂!
我与王文正并非挚友,这些年也少有走动,因而看到他的名片才会有如此陌生感。他比我年长十五岁,人们都说五年就一个代沟,那么我们之间应有三个了。想想当年一起共事的时候,也和他整不到一块。主任分配给的任务,我会马上去办,他则在那叨唠:这件事有必要去办吗?这么办对吗?他总是不按上级的要求去工作,他喜欢“独断专行”。我清楚地记得,那年“三八”节前,主任向他交待:王老师,三八节快到了,组一版女作者的副刊吧!王文正当即反驳道:有必要年年应景吗?去年就组过一次了,年年搞,一点新意也没有!气得主任硬邦邦地扔下一句话:反正我交待过了。说完转身就走。但那次,王文正还是没听主任的,而是约了几个“丈夫”和“孩子”写妻子和妈妈的故事,版面挺活,还受到了总编表扬。
工作之余,我们几个编辑记者也好划拉点文章,写完都爱给王文正看,说是让他把把关,其实是希望他能在副刊上发。但王文正改是改了,却不给我们发,他说:在自己的报纸副刊上发算什么能耐?有本事往省外往中央的大报上发去!气得我们再也不给他递稿子了。他还常对我们说:劝劝你们多写点杂文,天天写那些哼哼呀呀不痛不痒的四季歌文章有啥劲!写到这,我不由得从书架上取下他出的那本杂文集,到目前为止,他就出了这一本书,全是杂文,篇篇针砭时弊。举个例子,冬天时,为了美化街道,市政府一个副市长让环卫部门在街边摆了些花钵,然后在上面插些刷了油漆的树枝,乍一看,花红柳绿生机盎然。然而,这些假花假草不久便被小孩子们折掉,显得破败不堪。王文正据此写道:这跟当年大跃进放卫星有什么两样?大自然的景观是人能随意摆弄的吗?当然,这篇文章没有发在本市的报纸上,而是发到了省日报上。那位副市长也看到了,拐弯抹角地好个打听王文正,想找茬收拾他。王文正听到后说:我又没犯法,他能把我咋的?
王文正写得一手好字,当编辑时就乐衷于给别人写文案策划书什么的。没事的时候,喜欢看那些我们认为不务正业的书,而且孜孜不倦,为将来开办企业策划中心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他还给我起过一个笔名,叫若镝,意思是像箭头一样锋利。他说我命中缺金,所以性格懦弱,写文章也软了巴唧,用若镝这个名字会提气。结果我一犹豫,却让一个同事抢去了,还以此名成了名记。看来,我是够懦弱的了。
我们的报纸由于没有正式刊号,在全国报刊整顿那年给砍了,全体编辑记者就地解散。不少人又到别的报社谋职,也有报社向王文正伸出橄榄枝,但王文正都拒绝了,他说要做自己的总裁,再也不受别人管,便开办了他的企业策划中心。有一段时间,王文正一直是我们的谈资,大家都说这小老头有气魄,不管怎么说,他也按照自己的方式活了一回。而我们呢?总是有种身不由己的感觉。
把玩着掌上的名片,看着王文正总裁这几个大字,我不禁叹息:是啊,什么时候,我能做自己的总裁呢?
版权声明:本文由sf123找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