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庐山之行(一)——九江之叹
庐山之行终于如愿了。2011年8月7日我们一行26人历经五个小时到达了九江,早上从7点出发,坐旅行车中午十二点多到,正是吃饭的时间,大家吃完饭也不休息就在当地导游的带领下去看景点了。九江自古有名胜古迹
庐山之行终于如愿了。2011年8月7日我们一行26人历经五个小时到达了九江,早上从7点出发,坐旅行车中午十二点多到,正是吃饭的时间,大家吃完饭也不休息就在当地导游的带领下去看景点了。
九江自古有名胜古迹,同时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导游的介绍下,有关九江历史痕迹也一点点浮现在眼前。
九江传说是大禹治水时,他组织开挖了九条河流经过此地而叫名九江,也有的说是九数在古代数中最大的,而这里是多水的地方所以而叫九江,不管怎么样就九江这个名而言,说明了这里的江水对人们的生活太重要了,浩洗的江水与同边的客水都汇集在这里,水既泽福于人也会祸患于民在这演义的淋漓尽致,这样从古到今天,自然而然九江的话题让人变的沉重与隆重了。
导游首先带我们去看的是浔阳楼,提起浔阳二字不免让我记忆犹新的白居易的《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不知江司马白居易可否也游过浔阳楼,可能那时还没有,但浔阳江上的愁怨与浔阳楼上的恩怨,或许一样承载着历史的悲叹!
走进浔阳楼的第一层,正面摆放着水浒一百零八条好汉的青花瓷雕像,这青花瓷雕像是景德镇专门烧制的,每一个人物的瓷雕像神态各异、微妙微肖,让你看到每一个都能想起水浒传上的故事。在一楼的两侧是用青花瓷砖烧制的水浒故事图画,瓷画由九十六块瓷砖组成,高约三米,宽约四米,图画上的故事当然都是发生在浔阳楼与九江,有宋江题反诗,也有菜市口斩宋江时劫法场的故事。
向左侧走上二楼,大厅中摆放着吃酒用的桌椅,有两三个空着,其中有一个还有人在上面吃着喝着酒,或许想品味一下宋江当年的酒味,是什么酒让一个在意功名的宋江会题写反诗的。站在正中回身看到左侧墙壁上是宋江题写的反诗,有一个残疾人在这卖着书画印章,残疾人左手没有五指,只剩下拳头握着纸或印章,用右手写画,看着残疾人的书画,有几分的沧劲还有几分豪迈,我要了一把写有苏东坡的大江东去词的扇面,让他刻上了我的名字。二楼的正北面开着门,一眼就看到了长江对岸,走到二楼阳台上,浩浩长江尽在眼前,江上有川流不息的船,还有不少停在两岸,九江长江大桥也横在浔阳楼的右侧,不知古时九江的繁华是什么样的,只有二楼正北面上方牌扁上的“逝者如斯乎”在告诉着人们。
游完浔阳楼后我们来到了万里长江第一塔——锁江楼镇江塔。从锁江楼进去,楼并不高,外观只有三层,而进去后却有四层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典型的外三内四结构,一楼大厅空空的只摆放首两个大的石头皮貔貅,在厅有十三根木柱支撑着,到二楼和三楼都是存列着一些书画,到了四楼空间很小,只有四周开着的窗能看到四周的景色。离锁江楼近50米处就是镇江塔,镇江塔寄寓古人镇水患、驯江流之愿,是九江市的标志,塔高有七层,是典型的古塔建筑,明万历十四年(1586),郡守吴秀根据阴阳家之言,在临江跃起的回龙矶上,历时18年,募资兴建了锁江楼。历经劫难的锁江楼塔,1986年进行了加固维修。塔高25.26米,有木梯盘旋而上。
当我们还沉浸在古人对长江敬畏之情的时候,导游又把我们带到了98抗洪广场,98年长江抗洪的一幕幕又呈现在我们眼前,当时九江成了全国关注的地方,在九江大堤缺口时,是人民解放军用生命捍卫了一次历史的考验。我们走上了曾经缺口的大堤,以前的影迹已无,只有新建筑的水泥墙在告诉人们曾经发生的故事。我们带着对长江的畏具与对人民解放军的敬畏之情离开了这里。
时空就是这样把古代与现代紧紧相连,长江也是一样,古人在征服着长江,今天人们还是要做同样的事!
版权声明:本文由sf123找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